手机看中经

甩掉子女养老 需要推进养老资本化

2013年02月25日 07:36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今年过年,我给了爸妈6000块,给了奶奶2000块。”农历正月初八一位年轻人在火车上与同伴感慨地交流着。

  春节期间,在外打工回家的年轻人多数会孝敬父母一定数量的“补充养老金”。如今,在农村,在城镇,已经退休的父母每月都在领取养老金。这些都是以货币为主的养老方式,暂且称之为“货币养老”。

  然而,笔者认为,在养老保险替代率不断下降,而物价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货币养老已然不能满足国民养老需求,更面临着养老水平不断提高与货币贬值的矛盾。

  上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2社会保障绿皮书》和《中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状况调查》显示,在河南、福建、陕西、内蒙古、重庆五省区市进行的2000份问卷调查显示,近四成人认为养老金不能满足生活需要。

  调查显示,领取养老金的人中,只有17%的人认为养老金能够完全满足生活需要,认为不能满足的则达39.1%。其中,参加新农保的人认为不能满足需要的感受最强烈,占78.9%;其次是城镇居民,占56%;而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只有3.8%认为不能满足需要。

  此前,清华大学社保中心做了全世界30个国家老龄化的时间表,发现每个国家都是提前30年调整养老金结构。按照时间表,多数国家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改革养老金结构,采用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并存制度。

  中国的企业社会养老保险,从上世纪90年代初设计,到1997年正式推行,本就是迟到的“末班车”。却采用现收现付的养老保险制度,并形成个人账户空账。目前2万多亿元的养老保险,大部分属于个人账户记录的储存额,由财政专户管理,记账利息低于通胀和投资收益,仅能满足近期支付养老金。因此,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的背景下,养老金结构调整显得十分重要。

  目前,养老保险制度急需整合管理体制,增强社保在实践操作中的公平性与效率性。事实上,除了需要在顶层设计上进行改革之外,当前,我国还应该发展多元化养老方式,实现养老资本化。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养老金保值增值,二是盘活养老资产。

  首先,努力拓展养老金投资多元化,稳妥地实现保值增值。笔者认为,养老金投资可以投在固定资产上,比如房地产。另外,养老金也可以买股票、基金、债券,但要做好组合,分散风险。

  目前,我国养老金的投资渠道比较少,很多收益好的项目只给少数人带来了收益,老龄人口没有机会分享,这就需要政府改变发展模式,让养老金有长期的投资收益。养老金关系到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是参保人员的养命钱和保命钱,因此既要确保各项待遇当期支付和基金安全,切实加强基金监督,又要加快建立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制度,拓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渠道,探索新的基金投资运营方式,努力实现保值增值。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涉及多个部门、酝酿了较长时间的地方养老金委托投资方案需要尽快推出。

  其次,养老资本化更需要盘活养老资产。货币化的养老金只能让养老者拿到少量的钱,然后用这些钱去换取生活物品,这只是解决了人们基本的和短期养老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存在养老保险替代率降低、通胀等潜在的不确定因素,更需要通过盘活养老资产解决。

  国内外经验表明,老龄社会发展战略中,老年人是否拥有资产,是决定养老水平高低的关键条件之一。面对“老龄社会”渐行渐近,仅仅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不足以解决中国社会的养老隐忧,必须全方位储备和盘活“养老资产”。

  盘活养老资产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例如农村,盘活土地等资产,彻底克服“子女养老”的传统模式。储备和盘活养老资产,尤其需要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更需要因地制宜地在制度上进行设计,多数养老资产以收租形式最为适宜,这可以实现资产价格与经济发展同步,弥补货币养老带来的贬值问题。

  笔者认为,只有养老金实现资本化,才能让老百姓拥有不贬值的养老财富。而在实现养老资本化的过程中,需要增加养老金、养老资产与当时经济发展的黏合度,尽可能的提高与经济发展的同步性。因此,“货币养老+资产养老”或是当前解决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快的不错选择。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