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中粮合并华粮尘埃落定 可以补充自身产业链

2013年03月14日 07:21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桂小笋

  3月12日,国资委官网一则不足百字的消息引发了国内粮食行业的大震动。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华粮)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华粮物流集团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

  虽然华粮业绩表现不佳,但由于旗下拥有丰厚的物流资源,传出重组消息以来,多家央企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中粮与中储粮皆在其内。对于中粮的入主,东方艾格分析师马文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粮合并华粮能够补充自身产业链,不过,这也说明国家对粮食收储力度或将有所放缓。

  此外,对于华粮并入中粮后的具体安排等市场热点问题,《证券日报》联系中粮方面人士欲咨询,公司称更多细节会在月底前对外披露。

  物流优势明显

  对于中粮和华粮的联手,业界最为乐道的是华粮在物流方面优势对中粮的积极意义。华粮官网显示,公司在铁路运输方面享有优惠政策,包括铁道部直接受理华粮物流公司的运输计划;华粮物流公司所属大客户试点企业直接向铁道部申请车皮计划,享受铁路系统“四统一”服务,所属非试点企业在运力上被给予重点保障;对发往北良港方向的散粮提供绿色通道;铁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华粮物流公司大客户运输工作协调小组”,协调解决铁路运输问题。

  反观铁路运输行业,由于机构改革等因素,业界对铁路货物运输价格一片看涨声,而在此背景下,华粮拥有上述优势显得尤为重要。

  除此之外,华粮所属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家分公司和60户企业,分布在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仓储实力雄厚,设备先进,构成了东北、长江、西南和京津4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衔接的粮食运输通道,是我国目前大型的粮食现代化物流体系。

  不仅如此,在粮源上华粮的优势也十分明显,公司东北所属中转库均处于粮食主产区,周边粮源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重要的粮食收购和发运集散地。

  对比中粮情况可以看出,华粮的这些优质资源,都将成为公司产业链上的重要补充环节。

  “这次合并对双方来说可以是双赢。一方面,中粮致力于打造‘从田园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希望不断通过并购、重组来提高自身竞争实力,并与国际巨头粮商一比高低,合并华粮有利于增强其粮食物流体系建设,进而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华粮被合并的命运只是早晚的问题,中粮雄厚的实力,有望给华粮带来新的生机。” 中投顾问农林牧渔业研究员宋杰凝对《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粮食收储力度或将放缓

  但是,亦有观点认为,从华粮和中储粮的业务来看,二者主业更为接近,如果二者并购成功,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中储粮官网显示,公司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含中央储备油)的经营管理,对中央储备粮的总量、质量和储存安全负总责,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

  而华粮官网显示,公司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跨区域性粮食物流企业,具有中转库、港口、散粮车和船队,初步形成北粮南运通道,是国内大型的粮食物流企业。同时,公司拥有的仓储优势也十分明显:仓容总量达664.8万吨,具备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仓容432.8万吨。

  中储粮与华粮同属于粮食仓储行业,却未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原因何在?有分析师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这或许意味着国家未来对粮食收储力度有所放缓。

  此前,关于央企合并及央企整体上市的消息不绝于耳,以中粮华粮合并为契机,是否会有更多的粮食企业进行合并?

  宋杰凝认为也不尽然:“中粮合并华粮并不意味着会有更多的粮食企业走向合并。首先,进行企业并购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雄厚的资本;其次,企业并购需要有良好的运营管理能力,过硬的资源整合能力;最后,企业并购需要和自身长期发展战略相适应。如果不具备以上要素,企业并购只能是自添烦恼。”

  整体上市概率不高

  中粮旗下拥有7家上市公司,但从7家公司的情况来看,情况并不乐观。而此次并购的华粮,业绩表现也不理想,公开资料显示,华粮负债高达184.44亿元,对此,宋杰凝认为,华粮负债累累,经营业绩不能让人满意。对于中粮来说,不仅仅是可以得到华粮集团在物流配送方面的优势,同时作为母公司,中粮也必须对子公司的债务负责。不过,虽然华粮经营业绩不佳,但是实力不可小觑,经过整合之后,自身经营状况有望提升。

  对于拥有多家上市公司的中粮而言,此次合并之后是否会推动其登陆资本市场?宋杰凝分析,目前来看华粮被合并后,整体上市的可能性较小。首先,上市需要符合一定的资格,华粮近些年经营业绩不佳,短期内扭转经营业绩较为困难,即使有中粮的鼎立相助;其次,中粮如何安置华粮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匆忙上市可能会影响其整合的进程和原有的计划,风险也更大;最后,中粮收购华粮的目的也不在于上市融得资金等方面,关键在于自身产业链条的完善。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