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模式将发生哪些变化,哪些方面应该积极变革?在昨日开幕的“首届诺贝尔奖经济学家中国峰会”上,多位重量级学者和官员围绕这两个问题,提出了他们的见解。
峰会为期两天,主题为“未来经济十年:模式与变革”,包括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德蒙·费尔普斯、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埃尔文·罗斯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院长格伦·哈伯德、前世界银行副行长林毅夫、央行副行长刘士余等嘉宾与会发表演讲。
费尔普斯说,过去三十多年中,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重要成就,但是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着“廉价”工人的工资水平日益增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不可持续等一系列挑战,中国必须通过体制创新和经济结构调整,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继续增加就业和劳动者工资。
哈伯德认为,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对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第二,有一个健康的预算框架;第三,有一个促进增长的税收政策;第四,有平衡增长、安全、稳健的监管;第五,有一个非常健康的金融体系。
林毅夫提醒说,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确定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一味参照发达国家的产业情况,脱离自己发展阶段,盲目出台扶持某些行业的政策,结果往往失败。他说,发展中国家确定优势产业时,应该努力追求产业的“低成本”,这里的成本既包括要素成本,即劳动力、自然资源、资本等,也包括交易成本,即基础设施、融资环境、法律制度等。
相关新闻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建议
未来10年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
“铁道部撤销了,铁道部的债权、贷款怎么办?我很高兴这两天不同机构投资者都给我打来了这样的电话。”昨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表示,间接融资、银行贷款过多仍是我国金融行业面临的挑战,而唯一的出路和办法是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
刘士余介绍,铁道部2.6万亿元负债中,大约1.4万亿元是银行贷款,7500亿元是铁道部发行的债券。目前,银行持有公司类的债券已经从2002、2003年占比70%降低到48%。
不过总体来看,与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资金融通的直接融资方式相比,银行贷款仍在当前社会融资结构中占据不小比重。刘士余表示,目前银行贷款的持续增长,已经导致了商业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融资对其他实体经济可能会产生溢出效应,“过去五年为了维持经济的增长,银行贷款的增长,已经占用新的资本1.33万亿元。未来五年可能还要从核心资本到付出资本,还得补充1.66万亿元,这是非常大的数字。”
刘士余同时表示,为解决银行贷款增加和补充资本之间“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的现状,未来10年需要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把银行的表内资产通过资产证券化转到更多的市场投资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