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从成都的机遇到机遇的成都 产业结构调整的成都样本

2013年03月26日 09: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今年6月,财富全球论坛将在中国四川省的成都市举办,这是财富历史上的第12次盛会。作为全球最富盛名的财经会议之一,自1995年创办以来,财富全球论坛已三次登陆中国,见证并分享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10年。

  继上海、香港、北京之后,成都是第四个被财富全球论坛选中的中国城市,也是中国西部首个承办该论坛的城市。财富论坛为何会选择中国西部,为何会选在成都?在全球以及中国的经济格局中,成都有哪些机遇,将扮演怎样的角色?3月20日,2010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来到成都,做一场主题为“全球经济形势下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演讲,并与该领域的国内学者和成都当地官员进行一番探讨,也许从中可以找到人们关心的这些答案。

  成都如何认识机遇

  在当前全球和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人们谈论最多的是挑战,但挑战从来都和机遇并存。对此,成都有着自己的认识。

  成都集中了四川省1/6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占到了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的8%,已经称得上中国西部经济的一个增长极,但增长极的地位还不够核心。早在2011年底,成都的决策者给该市的党政干部提出了一项新课题,对成都市情进行再认识,通过调查研究,摸清家底,梳理问题,找到自身的短板和优势在哪里,然后在全球、中国、中国西部的视野下审视成都的挑战和机遇又在哪里。

  经过一番梳理思考,成都认识到,全球的经济危机往往意味着全球层面的经济结构调整,这对新兴的经济体特别是后发城市,是挑战更是机遇。成都的决策者认为,作为相对后发的城市,成都面临着国际、国内、省内多个层面的一系列重大机遇。

  从世界范围看,正迎来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革命浪潮,面临产业转移和技术变革的重大机遇。对成都而言,这次危机其实是“机”大于“危”,既为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实现超常规发展创造了机遇,又为成都在一些前沿技术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与世界发达城市同起点竞争提供了可能。

  从全国和四川省层面看,中国正在进行区域发展战略转型和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在中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摆位将更加重要,同时还面临着成渝经济区、天府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

  此外,成都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长远进程上,都处于极其关键的攀升期。

  以工业化为例,从工业化进程看,成都仍处在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型的过渡期。2010年,成都一二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5.1%、44.7%和50.2%,单纯观察三次产业结构,已经呈现出符合工业化后期特征的“倒金字塔”形态。但如果纵向观察成都工业化的全部进程,会发现“成都还未经历工业化的充分发育阶段”。第二产业占比是否突破过50%,往往是评判一个城市工业化是否充分发育的重要标志。工业化进程非常典型的上海,第二产业占比最高就达到过77%的峰值。但成都工业从“一五”直到“十一五”,第二产业占比最高达到过48%,从未突破过50%这个“分水岭”。因此成都还有一个工业充分发育、高端发展的一个过程。

  机遇意味着上升空间,几个层面的机遇意味着成都正处于重要的上升时期。

  成都如何抓住机遇

  认识到机遇,才能真正把握和抓住机遇。为此,成都形成了一套清晰的城市发展思路——发挥四川“首位城市”的作用,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推进城市的国际化和现代化。在四川、在中国西部发展格局中发挥交通主枢纽、产业主支撑、城市主引擎、开放主阵地的重大功能。成都具体提出了五大兴市战略,分别是交通先行战略、立城优城战略、产业倍增战略、圈层融合战略和全域开放战略。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给人们的一个深刻启示,就是要避免“经济虚拟化”和“产业空心化”的倾向。成都极重视实体产业的发展。在产业倍增战略中,成都提出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联动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成都要成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做大产业是基础。对外,成都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引进投资。如2012年外商投资实际到位85.9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3198亿元、进出口总额475.4亿美元。

  近年来,成都成功引进德州仪器、戴尔、联想、大众、沃尔沃、马士基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企业,落户世界500强企业增至233家,位列中西部第一。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已在成都设有领事机构,是外国领馆数量居中西部第一的城市。同时,是外资银行、外资保险机构的数量中西部第一的城市。

  成都在做好承接国内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西部转移的同时,对内进行产业布局调整,提出“三圈一体”战略,将成都市分为三个圈层,明晰三大圈层的功能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协调发展、一体发展,让市域经济形成雁群联动齐飞的态势。

  成都优化核心区域,推动第一圈层“头雁高飞”,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升级,推动城市形态向“高层次”转型。成都打造主体区域,推动第二圈层“中雁竞飞”,担当起先进制造业主要承载区的发展定位,积极培育与先进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成都做强腹地区域,推动第三圈层“尾雁快飞”,发展有比较优势的先进制造业,加快优化特色农业和旅游业。

  以处于成都第二圈层的成都经开区为例。在总规划面积150平方公里的成都经开区内,驻扎着一汽-大众、一汽-丰田、沃尔沃成都基地、吉利高原汽车等17个整车(机)项目和一汽-大众发动机、博世底盘、中国兵装汽配园等226个关键零部件项目,还有川汽、一汽、瑞华特等新能源客车和成都汽车产业研究院、银河汽车总部港、九峰汽贸城等35个高端项目。以“南部研发制造、北部贸易博览娱乐、中部生活配套服务”为特色的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总体规划和以“百亿企业集群、千亿产业支柱、万亿销售基地”为重点的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正在逐步实施,大众、丰田、博世、江森等47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1家上市公司纷纷落户。

  再以一汽-大众为例,成都经开区已形成以一汽-大众高科技高品质整车生产厂为核心,包含年产60万台的一汽-大众EA211发动机、一汽铸造等关键零部件和一汽国际物流等产业集群,带动配套产业项目投资超过200亿元,带动零部件产值约150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万多个。

  和很多发展汽车产业的城市不同,成都从一开始就从汽车产业的全产业链体系入手。经过不懈努力,成都经开区不仅拥有了多个整车制造企业,还具备高端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汽车研发、汽车物流、汽车贸易、汽车文化娱乐等汽车产业各个环节的大批项目。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