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银监会通知控制非标准化债权资产 保障银行和投资者安全

2013年03月29日 14:34   来源:新思路投资   

  中广网北京3月29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昨天(28日)银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使得沪深两市双双大幅低开,随后是阴跌一路,银行带着保险券商等金融板块集体砸盘。很多人都要问,为什么这份通知会有如此大的威力?

  这份通知明确要求商业银行应该坚持资金来源运用对应的原则,每个理财产品与投资资产标的物要对应,做到每个产品单独管理建账和核算,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理财产品是监管的重点。

  按照银监会的解释,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交易的债券型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以及委托债券承兑汇票、信用证应收帐款各类收受益权以及带回购条款的股权性融资等。而业内人士认为,这一通知的推出会引发银行理财行业的大洗牌。

  虽然通知目的在于推动商业银行做稳健的理财业务,从而推动其业务转型,但是不少投资者尤其是普通投资者担心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对此,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进行分析点评。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缺乏监管风险相对较大

  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前提是这些理财产品买卖的兑现都不是在交易所或者银行间的专门交易市场交易的资产,是场外的属于有一定价值的可以交易的东西。比如银行信托产品、各种各样的商业票据、信用证、应收帐款等。

  这些常规渠道交易的产品和非标准化的债权资产主要区别在于,价值没有市场表现。因为如果可以上市交易、银行间市场交易所交易,那就有价值,可以判断价格的高低变化是怎么样,另外上市的品种都要达到一定资格,所以风险相对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而非标准化的资产既没有经过交易所的上市把关,又没有市场的价值指导,所以风险、价格变化、信用度就完全取决于金融机构、买卖产品的银行。而投资者对它也缺乏了解,所以风险相对比较大。

  现在,凡是可以上市交易的品种,交易已经比较方便,因此通常不会通过银行的理财产品办理交易,所以现在银行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非标准化资产的交易。

  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合理控制理财资金的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总额,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和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的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

控制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总额 保障银行安全

  这样规定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维护银行自身的安全,非标准化的债权资产风险比较大,如果银行不加数量控制,银行总体上的风险就会放大。因此银监会出台了这样的规定,交易数量必须在一个比率范围内,其他大量的交易安全性相对就比较有保证,从事一些风险交易就有比率的控制,万一出事不会蔓延到整个银行系统,所以主要在数量上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种交易金融风险、资产风险都比较高,而且价值很难估值确定,没有交易资产上的统一价格,设定这样的上限就使得银行涉及这一类有风险的交易时,在数量上不能超越,只能占一定的比重,主要还是为了提高银行的安全性。

  设定上限将产生一定影响 但不会触及根本利益

  设定上限是为了规避风险,但是上限的设定也会对未来银行投资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产生一定影响,最近几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利润来源贡献度越来越大,现在设定了数量的限制,当然还有其他很多标准,就使得银行在开展这一类的理财产品时,交易成本、费用都会有所增加,会对银行的收益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不过,虽然现在理财产品已经成为银行重要的利润来源,但是和传统纯贷款业务相比,比重还是很小的,所以不会影响银行整体上的利润,不会出现大规模萎缩。

  资金池业务将得到清理

  银监会此次下发通知的目的,也是要清理银行监管乱象频发的资金池业务。资金池业务是是银行和其他机构相合作,把各种各样有价值的资产打包装在一起,然后再根据资产池设计各种各样的适合投资者需要的理财产品。资产池里有很多资产,这些资产的风险收益有一定差异,开发的产品也有不同风险、不同收益,期限长短都不一样,这样就使整个交易活动能够满足融资者投资两方面的需要。但是也有风险,因为每一个资产本身的期限风险收益和其他都混淆在一起,很难梳理分辨,而且把风险就平均化了,因此有可能形成风险引发来源。

  这回银监会发文,目的是推动商业银行稳健的理财业务的推广,从而推动业务转型。但是另外一个角度,也是对投资者的保护,是要提醒投资者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还是非常大的。


(责任编辑:朱丹)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