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银行投资能力 决定中间业务水平

2013年04月02日 07:37   来源:中国经济网——《证券日报》   肖怀洋

    截至今日,已有11家上市银行公布了去年年报。银行业的盈利能力依然令其他行业艳羡,日进斗金对于银行不再是新闻。一个较新的变化是银行利润增速下滑已成定局,并将在未来几年有可能持续这一颓势。

    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国内整体经济增长放缓对于银行业盈利放缓的影响不言而喻。银行业本就是一个有明显盈利周期的行业,而已经开启的利率市场化则加速了下行趋势。去年6月,央行宣布调整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这等于利率市场化开启了一个口子。在此影响下,国内各银行逐步完成了存款的重新定价,而贷款的重新定价也会在今年完成。数据上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净息差收窄。众所周知,国内银行主要依靠存贷款利息差额盈利。净息差收窄意味着同样的资产负债规模下,银行利息收入将减少。依赖于资产规模的继续增长,各银行的利息收入及净利润依然增长,但增速与之前比已有明显下滑。

    于是,我们又开始重新思考国内银行的业务结构。近几年国内银行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即便如此,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依然高达80%左右。而美国银行业过去十年这一比重仅在60%左右。那么是否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大中间业务比重,从而保持银行业利润的稳定增长呢?目前来看,国内中间业务还缺乏继续快速增长的业务基础。各银行之间差异化不够明显,还没有形成自身业务特色。去年监管部门加强了对银行收费的管理,手续费收入增幅随即下滑,五大行的增速更是掉至个位数。究其原因,主要是银行收费项目对客户缺乏粘性,银行更多的是依赖垄断地位来收取服务费。

    事实上,以目前国内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来看,与国外先进银行之间差距并不大。各项手续费收入增长已进入一个瓶颈。举例来说,银行卡收费水平可能不会再增加多少,只能通过开卡数量增长来增加此项收入。而开卡数量在一定人口基数和经济增长速度下,增长是有限的。那么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就应当脱离这类纯粹服务收费的桎梏。

    从国外经验来看,金融资产和金融工具的投资收益在中间业务收入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当然,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实行分业监管,银行无法更多地参与到资本市场当中。但是当前国内混业趋势逐渐增强,银行应当未雨绸缪,尽早培养投资能力。事实上,国内一些银行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试水”。汇率、贵金属等金融衍生品交易给银行带来的非利息收入正在增长,而去年民生、招商等股份制银行通过票据买卖也获取了数十亿元的收益。此外,债券交易收益也是不容小觑的一项收入。在银监会8号文严格限制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比例之后,更加考验银行的债券投资能力。

    在利率市场化以及混业趋势加强的大背景下,银行必须加强中间业务转型,将非利息收入摆在和利息收入齐头并进的位置,而过去一重一轻的格局已经不能适应未来银行业发展需求。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将来会发展到何种程度,取决于银行处理表外金融资产的能力,说简单点,就是投资能力。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