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制造业指数连升5月 经济回升但力度偏弱

2013年04月03日 08:34   来源:人民日报   刘晓静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周一联合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比上月上升0.8个百分点,连续6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上。

    与此同时,最新公布的3月份汇丰PMI指数同样回升,指数为51.6,超过上月(50.4),显示制造业运行小幅改善。目前,中国制造业运行已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

    综合计算,一季度PMI平均值为50.5%,专家表示,作为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制造业PMI走向往往预示着宏观经济的走向,显示我国经济整体进入平稳区间。不过,尽管3月PMI创11个月新高,但当前需求的复苏仍十分温和,一季度经济增速或低于预期。 

    亮点??

    新订单指数和生产指数回升反映经济平稳增长

    3月份除个别指数外,PMI的主要分项指数均现回升。数据显示,新订单指数达到52.3%,较上月回升2.2个百分点,为最近一年来较为明显的一次回升。21个行业大类中,多数行业新订单指数上升,有15个行业达到50%以上。

    “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来看,煤炭、原油等能源产品,钢铁、有色金属、化工等主要基础原材料,价格走势出现分化,在不同地区有升有降。结合这些情况来看,当前市场呈现启动迹象,需求趋向回升。”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分析报告指出。

    3月份生产指数较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回升到52%以上,达到52.7%。报告称,该指数显示,装备制造业在需求回升带动下,生产明显加快,其生产指数达到53.6%,比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东西部生产加快,中部基本平稳。采购量指数回升,原材料库存指数仍在下降。综合来看,进入3月份以来,企业陆续开工,工业生产趋于加快。

    与此同时,购进价格指数加快回落,比上月大幅回落4.9个百分点,为50.6%;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65.5%,上升0.9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对未来3个月生产经营持乐观态度。

    “在市场需求趋向回升的情况下,上游产品价格上涨动能减弱,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提升企业经营活力。”分析报告指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从市场需求方面看,投资与出口增速有所加快,与新订单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提高相吻合。受订单支持,预计企业开工率将有所提高。这些预示着,未来中国经济总体走稳。

    隐忧??

    产品库存回升显示增长基础尚不稳固

    3月份制造业PMI明显回升固然是个好消息,同时也应当看到,当前的回升仍然具有季节性(节后恢复生产、天气转暖便于建设项目开始施工等),回升幅度仍然弱于历史同期,“中国经济复苏正在持续,主要得益于国内需求状况的逐步改善。而投入价格的小幅回落表明当前需求的复苏仍然十分温和。”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表示。

    国泰君安宏观经济分析师薛鹤翔同样指出,3月PMI并未出现以往春节后一月的习惯性强回升,“经济的复苏只可看做是优雅的复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制造业产成品库存指数再度回升,反映出当前供需虽然均现回升迹象,但产能过剩依然明显。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产成品库存指数为50.2%,比上月上升3.6个百分点,改变了持续8个月50%以下低位运行局面。汇丰银行公布的数据亦显示,产成品库存在6个月以来首次上升。

    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有四个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矛盾加剧;各项生产经营成本急剧上升与创新能力不足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增长受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日益加剧。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此表示,原材料库存下降、产成品库存上升,也可能说明终端销售不强,企业主对前景缺乏信心而不太愿意补库存。

    “这也表明产能过剩依然明显。”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乔虹也表示,“目前最令人担心的是生产制造业投资较慢的问题,预计把现在过剩的产能吸收掉,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本月中公布的中国经济数据也可能低于市场预期,意味着中国本轮的经济复苏仍然较脆弱,同时也很容易受到货币政策收紧的影响。”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研究总监刘利刚认为。

    “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处于回升通道但基础尚不稳固,因此不宜加息;同时在经济稳步向好、流动性总体合理充裕的背景下,进一步降息也已无必要。”交通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唐建伟同样表示。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考虑到弱市场因素,下调一季度环比增速至1.9%,以此推算,一季度GDP增速约8.1%,较去年四季度略有回升。

    ■相关报道

    食用农产品价格连续六周下降

    机构预测3月CPI回落至2.5%

    南方日报讯(驻京记者/刘晓静)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将于9日公布,多家机构预测,受食品价格持续回落及春节扰动因素消失的影响,3月CPI回落至3%以内已成定局,涨幅或在2.5%左右。但下半年通胀压力将加大,货币政策或适度收紧。

    据商务部监测,上周(3月25日至31日)全国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连续第六周下降,生产资料价格连续第四周回落。上周,肉类价格普遍回落,猪肉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1.1%,六周累计回落10%;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1%。

    “受春节结束后节日需求回落、蔬菜供应增加等因素影响,预计本月食品价格环比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初步判断下降1.5个百分点左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并预计,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将比上月小幅回落,外加翘尾因素消减,3月份CPI同比涨幅可能在2.5%左右。

    虽然近几个月物价波动明显,但唐建伟仍维持本轮CPI同比筑底已经基本完成的判断。

    唐建伟说,在国内需求企稳回升、猪肉价格重回上行周期、资源品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的推动下,预计CPI同比从4月份开始将呈现缓步上升趋势。

    “由于基数原因,今年物价会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未来或将逐季上升,下半年的月度高点或在4%左右。”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同样表示,受成本上涨、国家提高粮食收购价及输入性通胀等因素影响,今年整体通胀形势将超过去年,全年CPI涨幅将超过3%,未来物价调控仍不能松懈。

    鉴于此,有分析认为,下半年货币政策或将整体向偏紧方向发展。

    “央行将更为倚重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流动性。而在贷款利率已经趋于下行、物价重新上行的复杂局面下,加之出于对中外利差过大加剧资本流入的担心,上半年基准利率保持基本稳定的可能性较大。”唐建伟认为,目前尚未到加息的时机,且物价上涨将总体可控,全年3.5%的物价控制目标有可能实现。

    事实上,为避免通胀卷土重来,央行早在去年发布的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就明确表示,未来要警惕物价过快上涨。周小川亦在今年“两会”期间表示宽松货币政策已结束,今年M2(广义货币)供应量控制在增13%的目标,货币政策转向中性。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