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近期国内一些景区门票再次涨价。一方面,市民感叹景区越来越“玩不起”;另一方面,刚公布的多家旅游景区上市公司年报显示,其景区主营业务利润率超过70%。业内人士表示,光靠单一的“门票模式”不是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门票提价赚钱不分红
对于最近几次门票提价,一般归因于建设投入增加,新增游览面积,与同类型景区门票相比价格偏低。对于运输工具,例如索道、环保车、观光车提价,则归因于自有资金投建,且为自选消费,提价更显得理直气壮。
但一些旅游上市公司无视景区作为公共资源的特点,也没有向股东派发与利润增长相应的红利。如桂林旅游分红一年更比一年少,去年已经是少得可怜,每10股分红1元,今年是每10股分红0.5元,上市以来派现金额不到募资金额的3成,远远低于平均水平。
张家界坐拥稀缺旅游资源带来的高利润率,但自1996年上市以来,17年派现金额仅500万元,一年不到30万元;西藏旅游更是自1996年上市以来从未进行过现金分红,被股民称为“一毛不拔”。
门票经济支撑业绩
“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可持续性,如果单纯为了追求利润而将公众资源过度出让,这不仅将影响到普通游客的利益,也将扭曲资本市场的配置作用。”清华大学新产业与新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凯昭研究员说。
中银国际分析师冯雪此前表示,虽然国内旅游业一直在提倡摆脱“门票经济”,打造旅游产业链,但客观地讲,目前国内一线景区大多还是依靠门票、索道收入在支撑其业绩。
有专家建议,地方政府作为景区所在地利益的代表,要适当跨越门票经济的低级发展阶段,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优化游客情景体验,深入带动发展旅游要素和关联产业,把旅游产业链做长,把旅游产业做大,从旅游经济中获取更大的整体效益,把通过景区门票及其涨价带来的收益贡献下降到比较次要的位置,缓解景区门票涨价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