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大规模裁员袭来 外企白领“休假式失业”

2013年04月11日 09:38   来源:西安晚报   

    寒流比预想中来得更早一些。从去年年中开始,以往多出现在影视中的白领手抱纸箱、黯然离职的场景正越来越多地真实上演。不少跨国公司陆续在中国实施大规模裁员计划,或者用低薪休假甚至无薪休假的方式变相裁员,白领下岗潮迎面袭来。记者采访发现,受行业性和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白领失业及就业难现象或将长期存在。

    现象:外企裁员潮涌现

    汇丰人寿保险有限公司3月20日在上海宣布关闭其个险业务,数十名员工及上百名营销员遭遇“闪电裁员”。为此,数十名员工持续聚集到汇丰人寿上海办公地陆家嘴国金中心“讨说法”。

    从去年以来,外企裁员就不再是新闻,甚至是裁员重灾区。2012年5月,美国惠普公司宣布,将在两年内裁员2.7万名,中国地区也在裁员范围内;诺基亚西门子中国区去年进行了两轮裁员,累计接近700人;计算机处理器制造商AMD不久前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5%,其位于上海的研发中心也实施了裁员。

    继去年夏天在全球裁员4000人之后,摩托罗拉今年3月再度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再裁员1200人,约占总人数的10%,此次裁员的重灾区包括中国、美国和印度。摩托罗拉一位内部员工向记者透露,“裁员还会继续,最终公司在全球将只剩下4000人,中国区的研发将全部被裁撤,最终只保留200人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白领“休假式失业”现象增多。通信设备制造商阿尔卡特朗讯2012年全球裁员5000人,其中国子公司上海贝尔一名员工向记者透露,公司本计划对1万多名员工都定期实施无薪休假计划,迫于负面影响太大,目前只在生产部门实施,公司还在酝酿裁员计划,大家人心惶惶。

    调查:恐成“新4050”群体

    记者采访发现,这一轮裁员和“休假式失业”现象蔓延,是“周期性”与“行业性”叠加的结果。一方面,经济景气度下行导致就业岗位减少,特别是与国际市场关联度大、开放性高的产业;另一方面,IT、电子、通信等技术更新快、消费更替频繁、竞争激烈的行业,容易因产业技术方向转变而出现大面积集中裁员。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加速,我国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化,白领失业及就业难现象或将长期存在。

    虽然白领总体再就业能力较强,但要防止他们变成“新4050”群体。这些人原来的薪酬、福利等待遇都较高,工作岗位也比较稳定,容易产生“温水煮青蛙”效应,尤其是部分待遇优渥的外企几乎可以“养老”,这些员工一旦被裁员,不管是年龄、体力、技能还是就业心态,都容易高不成低不就,容易产生心理失衡。

    敦煌网CEO王树彤撰文指出,如果说之前的“4050”特指二三十年前国企改制中正值中年的下岗人群,那么眼下受到裁员风暴袭击的高薪高龄外企白领有可能成为“新4050”。

    上海白领董森多年来一直在一家美资金融咨询公司任职。受近年来海外资本市场低迷影响,公司业务遭受冲击,去年被迫实施了裁员,董森也由此失业。失业后的董森在继续找工作时,突然发现自己的“竞争力”变弱了:相比较80后的同业人士,自己在薪酬要求、学历等方面已处于劣势。在连续数月应聘无果后,董森决定回湖北老家自主创业。

    分析: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失衡

    一边是白领“裁员潮”,一边是低端劳动力市场“普工荒”,就业市场去年以来呈现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充分凸显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错配和失衡。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认为,制造业大量缺工,背后是教育结构与劳动力需求不匹配带来的劳动力结构性失衡:由于我国传统的教育、就业观念都倾向于读大学、坐办公室,导致“白领”供给过剩,而技术工人供给相对不足,普通工人的劳动生产率较低,与企业越来越高的用工成本形成较大矛盾。一边是大学生支付了昂贵的教育成本,最终却不得不降低预期低质量就业;另一边却是企业招工难,并承受越来越高的用工成本。这种“错配”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又增加了经济增长的成本,亟待扭转。

(责任编辑:刘雅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