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按可比价格计算,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 D P)同比增长7.7%,较去年四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这就导致我国出现了本世纪首次经济回升只持续一个季度的情况。据经济学者分析,一季度经济增长出现波动说明我国本轮经济复苏势头较为疲弱,稳增长将是今年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可能略向稳增长的方向偏斜,货币政策收紧的时点将后移,同时改革有望加速推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一季度的经济数据佐证了总理的判断。在连续7个季度回落之后,去年四季度我国G D P增速同比回升,但是仅持续了一个季度就再次下滑,这在本世纪还是首次,而且7.7%的增速低于此前市场8%左右的预期。“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再一次印证了当前经济复苏动力不强,尤其是制造业回暖势头疲弱的情况,此前我们就预测制造业可能在一季度遭遇‘倒春寒’。”金银岛分析师尚宝合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分析一季度G D P增速回落的原因,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认为,主要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以及国内主动调控的结果。他说,一季度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复苏比较缓慢。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相继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且力度不断加大,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难度。3月份我国对外出口同比增长10%,比1至2月份回落13.6个百分点,回落比较明显。从国内来看,新一届政府更加重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立足于当前,着眼于长远,出台了有针对性的、有利于今后长期发展的一些宏观调控措施。7.7%的增速在目前形势下并不低,而且有利于企业和地方政府调结构、转方式。
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杨为敩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一季度的G D P增速低于市场预期,有一定的基数效应,但不是主要因素。数据走低说明在大政治周期的起点阶段,市场的避险心态明显扰动了整体经济周期。从G D P分项来看,工业企业是造成G DP减速的主要原因。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也认为,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是经济增速回落的关键。他说,3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 I)回升幅度相比历史同期明显偏弱,交银财富景气指数中的小康家庭的经济景气指数也较上期回落5%,说明微观主体对经济前景并不乐观。3月份用电量增速创下自2009年6月份以来46个月的次低,说明当前制造业回暖势头疲弱。
至于为何数据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美银美林大中华区经济研究部主管陆挺认为,关键是投资增速,尤其是房地产投资的增速在3月份出现了意外回落。数据显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名义增长20.9%,较1至2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0.2%,较1至2月份回落2.6个百分点。
展望未来经济走势,经济学者们也并不是一边倒地表示乐观。尽管盛来运称:保持中国经济稳定较快增长还是有比较多的有利条件,但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却说:“短期来看,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较大的下行风险,这主要是因为禽流感的爆发,房地产需求在第一季度被快速消化,同时投资增长势头也出现减弱的迹象。”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稳增长的重要性在加大。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能不能把回升的态势继续保持下去,是今年宏观调控面临的最大挑战。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了3.2%,但是在抑制通货膨胀和稳增长这两个目标中间,还是应该把稳增长放在第一位。
基于这一认识,市场预测下一步宏观调控将略向稳增长的方向倾斜。陆挺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政策对增长的支持力度应该有所增强。当前物价上涨压力较轻,经济增长速度却在下降,所以货币政策应该继续保持对增长的支持力度,尤其是应该让货币量保持近期的上升势头,近期考虑收紧货币从时间上看还太早。杨为敩也说:“目前的通胀环境与经济走势相对匹配,我们预计二季度政策将有更大空间。”
更重要的则是进一步推进改革,以同时保证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郑新立说,今年宏观调控面临着许多两难选择:既要适度的扩大需求,又要避免通货膨胀;既要适度扩大投资,又要避免走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来带动高增长的老路;既要扩大内需,又不能放松扩大出口的努力。对此,正确的政策取向应该是通过改革来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通过发展方式的转变来解决近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唐建伟也表示,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经济增长大致经历了三个周期:1979至1990年、1991至2001年以及2002至2011年。这三个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分别由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以及加入W TO的制度改革推动。我们期待新一届政府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决心能再一次释放出“改革红利”,从而开启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