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震后48小时:抗震救灾的芦山样本

2013年04月23日 07:24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4月22日上午,距离“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已经过去了48小时,走在震后的芦山县城里,看到的是一个个秩序井然的群众安置点,同时发放食品和相关物资的队伍也自发排成整齐的队伍,尽管一些物资的发放因为道路等原因比预定的时间要晚。

震后48小时:抗震救灾的芦山样本

    汲取了“5·12地震”相关应急措施的经验,芦山县从上到下对于自然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也在这次地震灾害发生后从各方面得到体现。同时,随着救灾工作的推进,有关部门已着手准备规划灾后重建。

    应急预案效果显著

    走在芦山县街头,震区的群众始终保持着乐观坚强的心态。

    在芦山县的根雕艺术一条街,一面墙上的“坚强!加油!”的字样尤其惹眼,墙边一位老人把热水茶杯放在自家门口的桌子上,给过往的救援队伍和志愿者们提供免费热水,还不时要拉着前来喝水的人去自己家里吃口饭菜。

    老人的儿媳妇在芦山县的某企业工作,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5·12地震’之后,全县的企事业单位每年都至少要组织一次灾后应急的相关演习。经历过多次的演习,这次地震并没有给全县造成太大的慌乱。在地震过后,政府也迅速启动了相关应急预案,而临时的群众安置点也在第一时间正常启用。”

    “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在震后不到3个小时就赶到了芦山,四川国土系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省、市、县的专家有80多位,分组全部覆盖芦山9个乡镇,摸底地震灾情的损失,同时排查有可能威胁到百姓的次生灾害。”芦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余万俊对此颇感欣慰,这一切的有条不紊都来自于此前多次的演习和针对灾害制定的应急措施。

    “5·12地震”以后,芦山百姓的妥善安置和有关部门应急措施的制定,都为此次救援积累了一定经验。“应急能力相比更加快速了,启动预案之后各项工作有序展开,每年每个乡镇都要进行的灾难演练中,我们都会向百姓教授灾害发生的逃生知识等”。“看到没有?”他指着面前的一排4顶绿色帐篷说,“‘5·12地震’,我们也是受灾区域,而当时应对地震灾害积累下来的经验,极大的提升了我们的应急处理能力。这些帐篷也是在‘5·12地震’震后储备的,如果没有此前的经验,要应对这次灾害,恐怕这些帐篷都很难在短时间凑齐。”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国土部门的工作通报中了解到,目前其正在进行地质灾害的排查,同时对灾毁耕地进行查复耕,对现有的安置点以及新增的安置点进行安全评估,此外,还为可能出现的“应急排危(立马排查危险路段、房屋或山体等)”项目提供实施方案。

    灾后重建提上日程

    抢救生命是目前的首要任务,而在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后,包括国土、农业部门等单位都将分出一定精力,开始着手制定灾后重建框架和议案。

    一张摆在芦山县国土资源局临时指挥中心办公桌上的纸张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张纸上所写的东西并不多,但是其中提到的土地优惠政策、宅基地安置政策与新城重建后的分配政策和价格政策却对于震后芦山的恢复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余万俊表示,这是芦山县国土局为灾后重建提出的几点申报建议,“今天我就准备提交上去,现在局里面除了大多数都在负责抢险救人的工作之外,另外几个同志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更加详细的灾后重建政策”。

    对于所涉及的土地优惠政策,余万俊解释说,他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予芦山一定的土地审批优惠政策。“可以采取特殊时期‘一边使用,一边申报’的方式快速进行。这也有利于芦山能够在灾后快速发展。”

    不仅仅是国土资源部门,农业部门也开始了相关工作。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芦山县农业局获悉,农业方面的灾后重建工作,除了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之外,芦山将借助上级部门给予当地灾后重建的优惠政策,大力发展与农业相关的产业经济,如茶叶、猕猴桃、草本药材与1.4万亩的有机产业示范园等,总体规划面积大约在18万亩。

    记者亲历

    芦山地震现场直击:一个救援队员的10分钟

    4月22日上午10时,距离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已经过去了两天,但是灾区的救援行动一刻也没有停止。

    10时10分,三个身穿蓝色制服的救援人员从芦山县城的一顶帐篷里跑出来,装备齐全的他们行色匆匆地赶赴某处救援点。另一位身着蓝色制服的救援人员在帐篷内的求助信息记录板上写下一行字——“10点10分,平安路上一旅馆,地震当天居住人员没跑出来。”记者了解到刚刚出去的3名救援人员就是赶赴平安路旅馆寻找被困人员的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

    走进帐篷,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堆满资料的办公桌和四面挂着的写满各种信息的记录板。办公桌前,一位略显疲惫的男子在送走一位前来求助的另一个救援团队的人员后,立马接听起来自救援现场的反馈电话,这位男子就是北京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远山。

    进入帐篷的记者并没有引起正在专心工作的他的注意,在打了几次招呼之后,他才舔了舔干裂结痂的嘴唇,开始接受记者的采访。据了解,远山所在的这一支救援队伍的第一批先遣队,在震后1个小时后便整装集结,在当天上午11点钟左右进入震区并展开一系列救援活动。蓝天救援队已经派出10组救援队赶赴宝兴、龙门等各个乡镇开展救援行动。而负责在救援队指挥中心统筹的远山等工作人员,则不断接听来自芦山各乡镇和救援队伍的求助和反馈电话。

    远山告诉记者,“这次政府的反应速度更快,从应急预案到应急反应都比‘5·12地震’有一个大的飞跃。”不仅仅如此,“民间救援组织的专业性更强了”,远山表示,在救援过程中遇到了不少自发组织来芦山抢险的队伍,这些救援队伍大多都携带着相对专业的救援设备,其中有救援人员也参加过“5·12地震”或是有着相对丰富的救援经验。

    突然响起的铃声打断了远山的话语,他拿着电话走到求助信息记录板前写下,“芦山县双石镇双河村,刚刚打来求助电话,还缺少食品、药品和帐篷。”回到座位上,经过记者的提醒他才想起继续救援话题的讨论。

    有着相当丰富救援经验的远山还给出了一些建议,“我觉得通往芦山道路上的一些交通管制措施还有待进一步沟通和完善。”虽然各种事情让他应接不暇,但是当说到救援的事情,他明显变得兴奋起来,“我们的第一批救援队伍在地震发生后的3个多小时后,已经进驻芦山并开始救援,但还是有几批工作人员因为交通管制等原因,被堵在抢险的路上”。“我觉得对于‘生命’通道的交通管制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们作为专业的救援队伍,是可以有条件的准许快速进入地震现场。术业有专攻,我们也可以帮助医疗人员和解放军战士更好的开展救援行动。”

    电话铃声再次响起,时钟正好指向10点20分,10分钟前出去的3位救援人员打来电话,向远山汇报了刚刚的出勤情况。在表情严肃地接完电话后,远山向周围的工作人员说道,“没有发现被困群众。”

    10分钟的时间,远山的手机响了3次,处理了两件求助事件,而当记者离开时他又接起一通新的电话。

    芦山农业损失达千万

    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后,社会舆论的焦点多集中在如何抓住72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以及在抗震救灾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等。但对于产值占整个县域经济三分之一的芦山农业来说,强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同样惨重。

    昨日(4月22日),芦山县农业局党组成员文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根据灾后初步统计,目前芦山县农业损失大概有上千万元,其中茶叶损失300万~400万元,猕猴桃损失600万元。

    记者昨日下午来到芦山县农业局看到:应急指挥中心就在该局办公大楼背后,与其他单位面前围堵大量记者不一样,这里显得并不那么“热闹”;“芦山县农业局”的木制牌子也被震落了,靠在大门口的墙边。芦山县农业局的办公大楼虽然从外表看受损不严重,但当记者走进里面才发现,墙体已经开裂,不少办公室的天花板散落一地。

    对于经济不发达的芦山县来说,农业特色较为显著,而茶叶、猕猴桃与养殖业等也成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文勇表示,芦山县拥有9000余亩的茶叶种植园,如果不是出现大地震,当前正是采茶旺季,但突发的地震灾害严重耽搁了采茶时间,目前约6000亩茶园无法采摘或被损毁。

    “按照往年的市场行情,芽茶价格在70~80元/斤。”文勇说,目前这个情况估计就是几块钱一斤,初步估计损失在300万~400万元。

    与茶叶产业相比,猕猴桃也好不到哪儿去,甚至更惨。文勇称,当前正是猕猴桃开花授粉的季节,地震造成整个县3000亩猕猴桃产业损失约600万元。

    据分管芦山县畜牧养殖的副局长陈建夏透露,此次地震对圈养的牲畜破坏特别严重,造成绝大多数牲畜被砸死、砸伤或者营养不良等,“可以说,这次圈养的牲畜是100%的受损”。

    据悉,芦山县现有约3万养殖农户,养殖牲畜量在12万头左右,其中包括拥有2000余头“杂纹野猪”品种的麒阳生猪养殖厂与圈养3000头的宏峰养猪厂等的规模型企业。

    此次地震也使病死猪的处理问题备受关注。“到目前为止,派出去的人员已查到有4头病死猪。”陈建夏表示,农业局的工作人员未来一段时间仍会不间断排查,建立县、乡两级防疫体系,恢复“冷链”体系。

    陈建夏强调说,如果不按照规定处理病死猪,农业局将不给项目、疫苗等优惠政策,对于挖坑深埋病死猪且拍好照片的农户,将给予其80元/头补偿款作为误工费。

(责任编辑:马欣)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