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性场外交易市场的雏形已经初现,新三板逐渐步入正轨,做市商制度也在酝酿中。但交易市场并未真正活跃起来,去年“新三板”成交金额仅5.84亿元。在此情况下,投资机构纷纷选择观望,新三板投资资金来源成难题。
三板市场偏向个人投资者
“IPO排队让很多企业以及投资机构与个人把目光投向了三板市场,但现阶段依然并不活跃的市场让很多投资者都在观望。”某中小券商投行人士表示。
“不仅仅是中小企业,还有很多投资机构都在犹豫中。因此现阶段不仅要对企业进行宣传储备项目,同时投资方也是重点的宣传对象,可以说现阶段投资方才是难题。”
“毕竟对企业来说,新三板只要发展一段时间,企业上板后的优势显现出来就不愁没项目可做,但投资方却不是那么好找的,对机构投资人来说,三板并不是他们优先考虑的项目。”上述投顾无奈的表示,现阶段整个新三板市场中仅有几十家VC、PE等机构参与进来,大多数机构投资者依然在犹豫中。
就此问题东易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邱清荣律师表示,现阶段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机构投资者青睐于主板。
“因此在此情况下,比起机构投资者来说,现阶段的三板市场更倾向于个人投资者。”邱清荣律师表示。此前新三板规定只允许机构投资者进入,但事实上机构都愿意投资于成熟企业,投资于新三板的意愿并不强烈。
“相比于投资人在主板上的容易套现,新三板还难以实现套现,在新三板上价格很难那么高,议价套现过程非常漫长,这也就阻断了资金期限短的机构投资者,毕竟机构资金使用时间较短,投资小企业不匹配。”对于机构投资者存在的投资问题,邱律师认为相较于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就不存在上述问题。
“现阶段新三板挂牌企业融资数额并不大,需要的是小额快速的融资,这是大投资机构素不具备的。相比于机构投资者的审核决策时间,个人投资者的效率更高,决策更快,这正是现阶段新三板需要的。”同时他还表示,个人投资者是一块很大的蛋糕,同时他们的投资高效快速,这正符合与现阶段新三板所需。
“因此现阶段三板市场更偏向于个人投资者,近期与几位个人投资者联系,发现现阶段不仅新三板企业挂牌热度高涨,同时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也在增强。”
但同时邱清荣律师还表示虽然个人投资者符合现阶段的新三板投资要求,但个人投资者对三板市场并不了解,同时由于个人投资者较分散,包括券商在内的三板中介机构能接触到的个人投资者并不全面,因此只能被动的等待。
券商积极备战
新三板体系制度在逐渐完善中,在具体规则出来后,不仅小企业积极性大幅升高,券商的热情也被调动了起来,很多券商都把目光投向了新三板。同时据了解,目前,券商对拟挂牌新三板企业收取的中介费用在120-140万元之间,盈利空间非常有限,未来随着做市商以及再融资业务的推进,这一空间将大幅提升。
“目前IPO排队企业有800多家,同时在IPO开闸一直没有确定时间的情况下,很多券商都把目光转向了正在发展完善的新三板。”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各家券商都在积极做着准备,对于发展中将要面临的做市商制度,已经有一部分券商开始准备了,不过由于这项制度还未明确,目前监管层尚未出台做市商资格的条件和门槛,券商也只限于探讨准备,但已有券商已经针对今后要面临的各方面问题,进行针对性培训。”
各券商从新三板试点开始时就或多或少的都在关注,关注较多的是申银等几家券商,做市商制度也一直是券商期待的,现在放开做市商制度相信各券商都有所准备,但同时对券商要求较高,可能真正实施起来还需要一些时间。
“可以肯定的是,做市商制度相较于小券商券商来说,大券商会有一定的优势,做市商对资本金有一定的要求,从这点来看大券商更符合标准。”
“大型上市券商会比较有优势,最大的优势在于资本金比较充裕。”上述人士告诉记者,做市商对资本金的要求比较高,而以后上新三板的企业如果没有做市商,会出现交投不活跃,流动性不强等弊端,所以会倾向于选择资本金雄厚的大券商。近期券商准备的热情增加,同时各券商也加紧了企业储备的步伐。
对此某中小券商投行人士表示“虽然现阶段来看做新三板项目可能收益并不多,但目前更看重的是挂牌后的后续收益。一些从新三板设立之初的券商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可能项目储备不管是资质还是数量上都不错,但在规则出台后才进入新三板市场上的券商,不能说进入的太晚,但现阶段项目储备不足是一定的,因此近期很多券商都把精力放在了项目储备与投资招揽中,可以说券商现阶段在积极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