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联讯《关于对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截图
4月27日,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联讯”)发布公告称,2011年上市当年,净利润虚增2278.88万元,从6273.23万元调减至3994.35万元,虚增部分为实际利润的57.05%。这是自3月21日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之后,海联讯发布的首次自查报告。
同日,海联讯还发布公告称,对公司总经理邢文飚给予内部通报批评;对公司财务总监兼董秘杨德广给予停职。记者发现,早在2009年海联讯首次申请过会时,国内最大的细分市场调研机构汉鼎咨询就曾表示,海联讯最大的问题就是公司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
上市当年净利润虚增过半
4月27日,海联讯披露2012年年报及2013年一季报,公告多达32份。其中,一份由审计机构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关于深圳海联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要前期差错更正的说明》格外显眼。
2013年3月21日,海联讯公司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被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立案调查。根据4月27日的公告显示,该公司2010年和2011年度存在重大会计差错,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从非客户方转入大额资金冲减账面应收账款并于下一会计期初转出资金、转回应收账款情况。
海联讯同时发布的还有《关于对以前年度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及追溯调整的公告》,公告显示,2011年合并之后的利润表调整之前,海联讯的营业收入为3.55亿元;调整之后,其营业收入变为3.39亿元,调减金额达1592万元。按照相关规定,当年该公司的营业成本、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应该分别为2.14亿元、5784.59万元、577.43万元,公司却分别少计了117.97万元、182.58万元、455.96万元。2011年海联讯的净利润为6273.23万元,实际应当为3994.35万元,虚增2278.88万元,虚增部分为实际数的57.05%。
究其虚增利润的缘故,海联讯将此归结为“会计差错”。他们表示,公司确认了部分不符合收入确认原则的项目合同收入;未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对年终奖金进行计提;未在确认相应收入时按服务完成情况暂估成本等。
是会计差错,还是有意为之
尽管海联讯在公告中,将上述行为归结为“会计差错”,但却并未得到业内人士的认可。
对于“从非客户方转入大额资金冲减账面应收账款并于下一会计期初转出资金、转回应收账款情况”这一说法,《每日经济新闻》援引相关财务人士的解释,“这也就是说,海联讯通过非客户第三方先把钱打过来,接着确认应收款收回,第二年年初再把钱转出去,还原应收款。摆明是在做账,系主观刻意。”
有媒体人士表示,“海联讯的行为有点像开淘宝店冲钻,为了把业绩做的好看,让亲戚朋友都买东西,完成交易量,达成交易之后,再将钱如数退还。如果开淘宝店仅只是冲钻,损害有限,但如果是上市公司,则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形成了误导。”
广东经天律师事务所郑名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海联讯公司的行为已构成虚假陈述,待证监会对其处罚后,在2013年3月21日前购买海联讯股票遭受损失的投资者可提起索赔。”
迷雾重重 应收账款或是“糊涂账”
尽管此次为海联讯自曝家丑,但事情却没有那么简单。
记者调查海联讯2012年年报发现,2010年度,海联讯公司向两家单位提供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服务,实现销售收入对应的应收账款为12,860,635.00元;2011 年度,海联讯公司向六家单位提供系统集成和软件开发服务,实现销售收入对应的应收账款为18,940,349.65元;合计确认应收账款31,800,984.65元。截至2012年12月31日上述应收账款未曾有收款记录。
公司主要股东章锋、孔飙、邢文飚书面承诺:如果海联讯截止2011年底的应收账款到2014年底仍然无法足额收回、发生坏账损失,将由主要股东个人章锋、孔飙、邢文飚以现金方式补偿给公司。
公司董事会解释称,由于公司未按照合同及时催收、客户重组暂缓付款、客户追加需求暂缓付款等原因,相应款项未能及时收回。在本次年度审计时,由于电力行业客户较为强势,未能按照审计机构要求配合应收账款的审计工作,导致会计师发表保留意见。
网名为“freeflyor”的网友发表博客称:“该公司软件销售2年未回款,正常情况下应加强催收,或者起诉,以客户强势解释有点牵强。股东对应收账款兜底,意图耐人寻味。结合公司年末从股东、高管及非客户第三方转入资金冲应收,次年转回的行为,并考虑期后回款情况,应收账款3180万是否存在值得怀疑!”新华网财经频道将持续关注事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