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大盘股小盘股背离明显 热炒小盘股本月将变调?

2013年05月06日 08:26   来源:李磊工作室   陈燕青

  上周四,股市进入5月交易时段,沪指一度创出年内调整新低,随后周五虽然反弹收复2200点,但离前期高点似乎仍遥不可及,而创业板再度刷新本轮反弹新高,年内涨幅超过三成,中小板年内涨幅逾8%。

  如何看待大盘股小盘股的这种背离5月中小盘股解禁量大增,股票型基金仓位下限将提高至80%,这些因素会否导致风格转换?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昨天表示,5月要谨防部分高估值小盘股的补跌风险,但由于经济复苏较弱且转型预期明确,周期蓝筹股难有太大的反弹空间,风格转换恐难完全实现。

  大盘股小盘股背离明显

  春节后首个交易日,沪指盘中创出去年12月初反弹以来的新高2444.8点后,一路调整至今,上周四盘中更创出年内新低2161.14点,上周五虽反弹,但年内跌幅仍接近3%。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业板创出了去年12月4日以来的反弹新高,去年12月初涨幅更接近六成,远远跑赢所有指数。中小板指数表现虽较弱,但年内涨幅仍然超过8%,跑赢上证指数。

  对于这种背离,海润达资产总经理仇天镝昨天对记者说:“政府容忍经济增速回落,表明了结构性转型的决心,所以新兴行业受到政策支持,而新兴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小板、创业板,周期性行业主要集中在主板,这就是两个板块走势迥异的原因,这种现象还会持续,不过小盘成长股由于前期已有一定的涨幅,未来将会是波段性的上涨。”

  而据平安证券统计,一季度中小板和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增速分别达到3.34%和-1.58%,其中创业板是增收不增利,两大板块虽然增速环比改善明显,但仍显著低于同期主板公司表现。

  “目前中小盘股盈利预测仍在高位,预计未来仍有进一步下调空间。”昂诺投资胡红伟认为,“创业板目前估值已超过40倍,中小板约30倍,一季报显示小盘股走高的主要支撑因素成长性并未体现,而大盘股的估值优势反而在下跌中得到体现,这为后期中小盘股补跌埋下了导火索。”

  五月中小盘股解禁量大增

  数据显示,5月份将迎来解禁的阶段波峰。5月份A股市场限售股解禁总量为117.68亿股,以最新收盘价计算,解禁市值约1761亿元,与4月份1057亿元解禁市值相比,5月份解禁规模环比将上升66.6%。

  其中,中小板、创业板和主板的解禁规模分别为1055亿元、316亿元和389亿元,占5月解禁额的比重分别为59.92%、17.98%和22.09%。由此来看,以中小板和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盘股在5月解禁中合计占比接近80%,显示解禁压力主要集中在中小盘股身上。

  对此,华安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张兆伟昨天对记者表示,“春节后两个多月小盘股明显强于大盘股,这从沪指一路下跌和创业板创出新高可见一斑,目前部分小盘股已积累丰厚的获利盘,解禁后股票供应的大幅增加,对中小市值个股形成较大的负面压力,不排除成为趋势逆转的导火索,对此投资者不可不防。中小盘股的产业资本解禁和套现欲望一直很强,因此投资者应规避这些解禁压力集中的股票。”

  风格转换难以完全实现

  为配合即将实施的新《基金法》,证监会近日颁布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将股票型基金的股票仓位下限从60%提高至80%。若按刚披露完毕的基金一季报数据计算,一季度末低于80%下限的120多只股票型基金将被迫加仓,由此带来的新增入市资金量约160多亿元。

  深圳大蓝筹投资公司执行董事肖雄文认为,近期RQFII扩容在提速,股票型基金仓位下限提升,人民币升值加速,均利好中国股市。此前影响市场的各种利空基本消化,因此投资者对于5月的股市无需再过分悲观,市场经过了两个月的调整,在时间和空间上都非常充分,尤其是影响指数的银行等权重周期股估值较低,有望迎来反弹。

  华安证券高级投资顾问张兆伟对记者说:“5月份投资者还是以回避风险为主。此前小盘股的逆势走强从侧面说明了市场对于经济复苏前景的悲观以及转型的预期,但炒作始终不能完全脱离业绩,5月小盘股可能出现补跌,但这并不意味着大盘蓝筹股必然崛起,目前不管是从经济基本面还是股市资金面都不支持大盘周期股展开较大幅度的反弹,因此严格意义上的风格转换恐难完全实现,更多的可能是出现小盘股补跌、大盘股企稳的现象。”

  “新基金法的实施将提高股票型基金仓位的下限,会促使更多股票型基金增加指数化的配置,而降低主动性配置,此举更利好主板蓝筹股,还有大宗商品的反弹,但目前转型政策取向很明显,至少今年周期行业不是主流,难以出现所谓的风格转换。”海润达资产总经理仇天镝昨天表示,“市场更多的还是结构性机会,小盘股未来走势会分化,纯概念炒作的肯定会补跌,但有业绩支持的成长股还会继续走强,高成长会消减高估值。由于中国经济转型势在必行,小盘股和大盘股的估值溢价还有不断创出新高的可能,当然期间大盘股的估值修复也会不断来平抑这种溢价。”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