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对美元汇率首破6.2 跨境资本流动推高人民币

2013年05月09日 07:57   来源:人民日报   欧阳洁 成慧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5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980,较前一交易日继续大涨103个基点,突破6.20关口,再创汇改新高。 

  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升值1.48%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延续了去年9月份以来的持续升值态势,屡创历史新高。5月6日,国家外汇管理局要求,从银行结售汇综合头寸、进出口企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等多方面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随后人民币略有贬值,但是经过短暂波动后,人民币仍然大幅走高,突破6.20关口。

  据统计,今年以来的5个多月内,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上升917个基点,累计升值1.48%,超过去年全年的升值幅度,去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幅度仅为0.23%。

  “今年以来,人民币一直面临升值压力和升值预期,对美元实现小幅升值,对欧元和日元的升值幅度更大,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更大。”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说。自去年10月起,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已连续6个月上涨,累计涨幅达6.1%。

  境外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和融资平台,收益高达10%—20%

  人民币为何连续升值?跨境资本流动是本轮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年一季度,我国外汇占款明显增加,新增外汇占款1.2万亿元,大大超过去年全年外汇占款额,2012年我国新增外汇占款仅为4946亿元。

  “从国际环境来看,目前主要发达国家采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发全球流动性泛滥,这些资金必然要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合适的投资工具。”连平说,“在当前美元强势的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与美元关联度较高的人民币对美元依然小幅升值,人民币汇率风险较小,是相对理想的投资工具。”

  从国内情况来看,影响汇率变动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基本面和贸易顺差。“今年一季度,我国GDP增速虽然低于预期,但是经济弱复苏的态势仍然没有改变,未来随着投资拉动和出口状况的改善,经济将继续稳定回升,这也是推动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原因。”连平说,同时,我国外贸出口形势有所好转,资本流入增加,助推汇率走强。

  此外,由于境内外利差加大,资金流入动力增强。当前主要发达国家基本维持零利率水平,而我国的存款利率为3%左右。“境外资金通过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的方式进入房地产市场和融资平台,这些资金的收益更是高达10%—20%。中国经济发展对资金有强烈的需求,但目前我国银行信贷规模有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这些资金缺口有不少是境外资金来填补的。”连平说。 

  未来人民币将保持双向波动、弹性增大

  未来人民币走势将如何?连平预测,今年二、三季度,人民币升值压力将会有所减弱,经历过一段时间的持续上涨后,人民币将保持双向波动、弹性增大的趋势。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军分析说,按照国际标准,一国顺差额与GDP的比值达到3左右,一国的汇率基本处于均衡汇率水平。2007年,我国的这一比值为10左右,那时人民币存在低估,到2011年这一比值达到2.7,人民币已基本处于均衡汇率水平了,下一阶段人民币没有太多升值空间。

  资本大量流入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李建军说,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增加,短期国际资本流入流出国内市场更加频繁,由此带来的风险应当引起重视。近一段时间来,人民币汇率强势升值,而实际上,经济增长和外贸复苏是不足以支撑这么大幅升值,人民币升值有部分原因是由投机资本流入带来的,这些资金有些借道经常项目账户流入,更加隐蔽、难于监测,风险不小。未来需防止过度投机和大规模国际资本的冲击,也要加大对这些跨境资本的监测。

  汇率持续升值将造成出口企业盈利削减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李健认为,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持续上涨对出口和入境旅游造成一定负面影响,而对进口和出境游产生促进作用,“由于此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较高,因此此次汇率上涨产生的影响不会很大。”

  李健认为,就目前国内外贸企业的情况看,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融资难等诸多困难仍然存在,汇率上升会削弱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以加工为主的外贸企业将面临更大压力。与之对应,汇率上升后进口产品价格将会更具优势,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扩大进口。

  “不过,汇率短期某个时点的上升对出口企业虽然造成一定压力,但更大的影响来自于汇率持续且大幅升值预期。”李健说,从刚刚闭幕的广交会成交额来看,我国外贸出口运行情况出现回暖,但如果汇率在未来持续上涨,不少出口企业将面临盈利削减甚至亏损,“从长远来看,外贸企业仍需下大力气转型升级,以质量和品牌赢得市场。”

  李健说,近年来我国出境游人数持续走高,与人民币升值有一定关系,“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出境旅游的费用,此次升值将进一步推高国人出境旅游热情。”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