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业改业态新电商值得关注
传统连锁商业巨头还有戏吗?改名又改业态的苏宁云商力图实现突围,正在线上线下业务融合之路上寻找突破,尝试在网上的虚拟游戏与真实消费之间实现互动。由于首期就上线40多款游戏,苏宁易购成为目前国内上线网游数量最多的电商平台。
不可否认,传统商业业态在电商的冲击下,已经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当多的企业陷入窘境。苏宁是勇于吃螃蟹者,是敢于壮士断臂的好汉。但是,这条路也是竞争极为激烈的商家必争之地,论经营范围的广度,论在电子商务的影响力,苏宁只能算是后来者。后来能不能居上?一看战略是否正确,二看商业细节把握是否得体,三看推广力度是否够强大。从苏宁目前的种种竞争态势看,新招不少,炒作强度够大。这种“旧树发新枝”的企业值得人们关注。
新旧股东矛盾难调 “离婚”请勿“伤了孩子”
上海家化曝出的人事内斗,是本周股市最大的新闻之一。打开媒体的财经新闻版,平安与上海家化高管的纷争,已近白热化。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声称企业遭遇“风波”,而实际控制人平安信托则直指上海家化高管涉嫌“重大违法”,已免去葛文耀上海家化集团董事长的职务。受此影响,5月13日上海家化股价一度下跌超过7%,14日宣布停牌,15日再度跌停。看似一片光明的上市公司突遭重大变故,令人颇感意外。许多中小投资者直喊“伤不起”。
在资本市场,“资本家”和实业家一直是一对矛盾,又是相互离不开的“冤家”。从现在披露的表面状况看,平安作为大投资方,拥有较强的发言权无可置疑,对高层管理人士干预也于法有据。董事长显然是个做实业的企业家,保住家化产业民族品牌是个说得出口的功绩。据悉,上海国资委已经介入该事件,要求当事双方先行“噤声”。其实,大哭大闹,小投资者利益受损,平安作为大股东,权益损失更大。如同婚姻一样,双方能过下去,就互谅互让,继续向前走;过不下去,也要好和好散,不能成为敌人。尤其是要把涉及的第三方利益看管好———家庭中是孩子,上市公司中则是中小股东。
重组并非都是香饽饽 小心监管层行使否决权
5月14日晚,今年刚刚实现“摘帽”的上海科技发布公告称,经证监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审核委员会审核,公司重大资产出售及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方案未能获得通过。随着本次重组的失败,公司显然仍未摆脱再次“披星戴帽”的可能。而就在前一天,吉恩镍业的重组方案也被证监会否决。
在新股上市实际上处于停顿的状况下,资本市场上重组异常活跃,壳资源早成了抢手货。重组的题材一再成为市场热点,有些股民更是逢重组必上,看到壳资源有希望换手就提前重仓入市。现实告诉我们,重组风险很大,不是个个成功;重组政策要求较高,不是每个方案、每个企业都能过关。投资需谨慎,投重组股更需谨慎。
财报打“补丁”自作聪明 丢信誉难获投资者青睐
2012年年报和2013年一季报刊发完毕仅两周,两市上市公司的“打补丁”潮再次涌来。据统计,在这两周的时间内,有超过50家上市公司针对2012年年报和2013年一季报做出修订,而从更正的内容来看,可谓五花八门,从漏掉了财务报表到漏掉了会计师名字,再到漏掉高管持股数额,以及“万元”改“元”皆有发生。对于大多数“补丁”公告出现的原因,公司解释为“工作人员疏忽”。
“工作人员疏忽”,让人想起诸多事故或恶性案件一发生就把责任推给“临时工”的某些管理部门。诚然,偶然出现疏漏在所难免,一些工作人员由于经验不足出现差错也属正常。但是,大规模、大范围的出现信息披露错误,恐怕就难以用“一时疏忽”、技术水准等推脱之词加以掩盖了。屡次出现严重疏漏,说到底,是一种错报、误报甚至瞒报,信息不准确、不及时,是在一定程度上误导投资者,严重影响企业的声誉。作为常识,投资者不会选信息披露水准低、错误多的上市公司作为投资对象。
创业板业绩喜人引遐想 当心已近“高处不胜寒”
近期创业板指数快速上涨成为市场最大亮点。据一季报披露显示,在创业板355家上市公司中,一季度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的公司达到210家,占比达59.15%,高于全部A股58.97%的整体水平。具体看,一季度实现业绩同比翻番的公司达到26家,而业绩同比增长超过200%的公司有7家。另外,有149家创业板公司在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实现业绩“双增”,其中10家公司更是实现了大跨步的迈进,在今年一季度与去年业绩双双实现超过50%的大幅同比增长,而这10家公司的股价自4月16日以来平均涨幅也达到25.28%,大幅超越同期创业板指数。
创业板上市企业以盘子小为特点,科技含量较高的科技股居多。“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未治蜀先治”,创业板往往也是如此———涨起来比主板凶得多,跌下去又如掉进无底洞。不仅中国如此,君不见,纳斯达克又何尝不是如此?美国股市中,跌得深、涨得猛的,往往都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对这一特点,股民要有充分思想准备。天下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也没有只跌不升的股市。只是在中国的创业板,像微软这样的高科技、高回报公司,着实难以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