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4月份中国经济数据弱于市场预期,一些机构下调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北京专家表示,中国经济在宏观政策上将保持稳定,在微观层面上要放宽市场限制,搞活企业,“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较3月份回升0.4个百分点,回升势头弱于预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8%,较3月提高0.2个百分点,表现出消费信心和消费动力仍然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1-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和铁路投资大幅增长,但是制造业投资继续下滑。
面对工业、消费、投资等多项经济指标接连释出“疲软”信号,一些机构下调了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渣打集团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期从8.3%下调至7.7%,汇丰从此前预计的8.6%调低至8.2%,摩根大通则从7.8%下调至7.6%。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对记者表示,4月份的数据显示,国内需求依旧低迷,由此也导致服务业表现不振。部分主要工业领域,如钢铁、机械和汽车的库存迅速增长,意味着未来几个季度中经济可能会面临另一轮去库存压力。
16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矛盾加剧,一方面,一些重要工业指标,如用电量,铁路货运量等都在下降,另一方面,众多领域出现产能过剩,不仅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传统行业存在产能过程,一些新兴行业,如风能发电,光伏产业也产生了新的产能过剩。
姚景源称,中国经济的下行走势主要是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增长方式所导致,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十分重要。他强调,“调结构”的主体应该是企业和市场,而不是政府,要通过市场给企业压力,推动结构调整。
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提出,经济政策“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对此姚景源认为,从宏观经济角度,当前要继续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没有必要出台重大刺激措施,从微观角度,要取消行政审批等市场限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他表示,新一届政府已经着手调整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简政放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企业能做的就让企业决定,市场能调节的就交给市场”,在微观放活方面,“还有很多文章可做,有很大发挥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