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光大永明人寿继续亏损,亏损额相较2011年增加39.4%至4.29亿元,此前光大永明在2009年、2010年分别亏损6959万元、2.08亿元。而同在2002年前后成立的外资寿险公司信诚人寿(2000年成立)、中意人寿(2002年成立)、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2005年成立)皆已进入盈利阶段。
近日有消息称,光大永明人寿欲撤销其在广州、重庆、上海、沈阳、北京五大电销中心,仅保留天津和成都两个自建电销中心,业内分析光大永明这一调整是其在对电销成本收益考量后作出的。
这或是光大永明电销战略调整的一个序曲。自2010年光大集团控股光大永明人寿之后,这家公司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同期合资寿险公司的发展之路。
产品结构差异:
分红险占比最高 期缴低
产品和渠道是寿险业转型的突破口与体现,与同期成立的合资寿险公司相比,光大永明人寿的情况也明显不同。
从产品结构数据看,相比2011年81.50%的占比,2012年光大永明39.31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中分红险的占比有所缩小,不过仍高达77.78%;其他险种占比分别为健康险9.29%、普通寿险8.81%、意外险4.08%,其余为投连及万能险产品。与2011年的占比数据相比,健康险及意外险占比均有所上升,普通寿险占比下降。
信诚人寿2012年的36.23亿元的保险业务收入按险种划分,分红险(包括寿险及年金)占比约72.82%,健康险占比17.71%,意外险占比2.84%,其余为投连及万能险产品。大都会人寿2012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6.61亿元,其中分红险占比仅为41.95%,低于其传统寿险43.96%的占比,另外,大都会的健康险、意外险分别占比10.36%、3.66%。
从保险业务收入的缴纳方式看,与2011年期缴业务首年保费收入、期缴业务续期保费收入、趸缴业务分别占比12.20%、13.10%、74.70%的情况相比,2012年光大永明人寿的期缴占比均有所上升,趸缴业务占比相应下降;其中,期缴业务首年保费收入达6.85亿元,占比17.45%,期缴业务续期保费收入7.91亿元,占比20.12%,二者合计计算的期缴业务占比升至37.56%,较2011年增加了12.26个百分点;同时,趸缴业务收入24.55亿元,占比降至62.44%。
光大永明人寿的期缴业务占比在2012年有了10个百分点以上的增加,达到了37.56%,但这与信诚的期缴业务占比93.53%和大都会期缴占比97.32%,仍有不小的差异。
信诚2012年期缴业务的首年、续年保费收入占全部业务的比重分别为20.25%、73.28%,趸缴业务只占6.47%;大都会人寿新单首年保费收入、续年保费收入、趸缴保费收入占比分别为28.45%、68.87%、2.68%。
银保占比67%
电销“取经”大都会
从销售渠道来看,个险及银保2012年各占据了信诚67.06%、29.64%的业务比例,而电销、银保则分别以61.43%、25.00%的占比成为大都会2012年的两大业务渠道。
与这两家公司明显不同,光大永明人寿目前的业务分为银保、个险、专业中介代理、电销及团险直销等多元化渠道,而其2012年通过银保渠道实现的保险业务收入仍独占鳌头,达到了26.5亿元,占全部保险业务收入的67.62%。
其他渠道方面,光大永明人寿2012年个险占全部业务的11.69%、专业中介代理占6.50%、电销占6.35%、团险直销占4.40%、其他渠道占3.44%。
值得一提的是,光大永明人寿的电销业务2011年仅占全部业务的3.34%,电销2012年的发展在各渠道业务中,较为明显。在光大永明的4位副总经理中,分管电销业务部的马骅此前曾在中美联泰大都会北京分公司任副总经理,而大都会人寿的电销业务一直处于业内的领先水平。光大永明也对马骅2012年度在电销业务拓展、销售模式创新等方面取得的业绩表达了肯定态度。
而光大永明银保业务的绝对主力地位与其充分利用股东优势直接相关。在转制前,中国光大银行原副行长解植春和中国光大银行计划财务部原总经理、中国光大银行同业机构部原总经理、中国光大银行零售业务部原总经理张玉宽,就于2009年6月、2010年4月先后就任光大永明人寿董事长、总经理。
光大永明人寿早就展开了与光大银行合作的步伐。2007年8月,光大永明人寿就与光大集团总部和光大银行正式签订了一揽子团险协议,同时在光大永明所有业务区域的光大银行网点已经全面对光大永明开放;随后于2008年12月,光大永明人寿与光大银行在沪召开“光大一家,银保合作”启动会;2008年11月,光大永明人寿与光大银行联合推出“银保通”系统,实现了双方系统的实时对接、自动核保和即时打印出单,提高客户服务效率,规范业务管理。
机构铺设加快
光大永明人寿成立于2002年4月,由中国光大集团和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联合组建,2010年7月光大永明人寿完成了股权结构变更,现有股东包括中国光大集团(50%)、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24.99%)、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12.505%)和鞍山钢铁集团公司(12.505%),光大永明人寿转制为由中国光大集团控股的中资寿险公司。
转身中资当年,光大永明人寿的规模保费收入就超过了过去七年的总和,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自2010年7月转制为由中国光大集团控股的中资寿险公司后,光大永明人寿明显加快了机构铺设的速度。转身中资后,其已先后在深圳、辽宁、河北、山西、四川、苏州、河南、黑龙江、天津、宁波、湖南、陕西、大连在内的13个省、市设立分公司,而自2002年成立至2010年7月转身之前,仅在北京、浙江、江苏、上海、广东、重庆等6个省、市设立分公司。
截至2012年年底,信诚设立了广东、北京、江苏、上海、湖北、山东、浙江、天津、广西、深圳、福建、河北、辽宁等13家分公司。中美联泰大都会人寿则在上海、北京、重庆、广东、辽宁、江苏、浙江、四川、湖北、福建(不含厦门)10个省、市开展业务。
《证券日报》根据保监会批复资料统计显示,自2002年正式成立以来,光大永明人寿共经历了6次增资,分别为2006年由5亿元增资至6亿元,2007年增资至9亿元,2008年增资至12亿元,2009年增资至14.994亿元,2010年增资至30亿元并完成了转为中资公司的股权结构变更,2012年增资至42亿元。
在转制之后,光大永明在获得股票投资资格后,2012年2月,光大永明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又获准开业。光大永明资管公司由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和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其中光大永明出资9900万元,持股99%,该公司主要从事管理运用自有的和受托管理委托人委托的人民币、外币资金以及开展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业务,光大永明称其开业是“迈出了公司保险集团化发展的第一步”。目前,国内只有1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含中资公司在香港地区设立的公司),外资寿险公司中仅有华泰人寿及中英人寿成立了各自的资产管理公司。
截至2012年年底,光大永明人寿的总资产超过239亿元,远远将信诚225亿元、大都会158亿元甩在身后。只是不知,未来,光大永明人寿将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各方股东的优势资源实现快速发展,不断提升市场地位?(刘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