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加个小模块 空调贵了两百块

2013年05月27日 07:09   来源:广州日报   

  企业通过炒作各种概念变相涨价 专家表示不能过分夸大产品性能

  空调行业

  调查系列

  “每晚一度电”、“空调去甲醛”,炎热的夏天开始了,在各大家电卖场,空调专柜成为人流最为旺盛的展区,销售员也卖力地吆喝自家的“最新技术”。不过,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不少企业炒作的各式概念有抬高销售价格的嫌疑,“加上一个小模块,销售价格就可以贵上几百元”。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选购空调过程中一定要擦亮眼睛,对无关痛痒的功能坚决说不。

  文/记者刘新宇

  随着空调旺销季度的到来,新一轮的空调价格大战或许又将上演。上周末,记者从格兰仕了解到,该公司将以2399元的价格推出1.5匹二级能效变频空调新品,与市场上同级别产品普遍3000元以上的高价位相比具有不小的优势。“现在变频空调才卖2000多元,是不是用料比以前差了”,海珠区的李小姐有这样的疑问,空调价格背后藏着哪些秘密?

  空调成本呈上涨趋势

  天奇钢业分析师孙先生对本报记者分析指出,10年前普通钢材价格在0.37万元/吨左右,铜价约1.6万元/吨,这两项原材料占据空调原料八成、整体成本约四成左右,10年来价格整体呈上涨趋势,钢价最高曾去到0.72万元/吨,翻了一倍,铜价更曾高达7.2万元/吨,涨了4倍多,虽然现在较历史峰值已有较大幅度下降,但钢材0.45万元/吨和钢价5.2万元/吨的价格仍高于10年前不少。此外,人力、土地等生产要素成本也大幅上涨。

  格兰仕集团高级副总裁陆骥烈对记者说,“在空调成本中,压缩机等核心部件、固定资产投资是占据成本的比例最大,而这两样成本通过提高销售规模可以较有效进行消化。”

  以空调龙头企业美的电器为例,记者翻查其年报发现,美的在2003年的空调销售收入仅为70.33亿元,而到2012年,这一数据上升至514.64亿元。不少空调企业通过“薄利多销”扩大规模,化解了部分成本上涨压力。

  从某家电企业给本报记者提供的空调维修率数据来看,现在的空调行业维修率普遍低于0.75%,显示质量较为稳定。

  陆骥烈认为,在竞争较为充分的家电行业,一项技术一旦成熟,其价格必然向下。“对于一个规模化的产业来说,营收收入每增长一个点,企业的利润就相差很大”。

  借“升级换代”变相加价

  当然,这也并不能排除部分中小品牌在无法做大规模的时候,通过材料替代来降低成本,例如空调行业“铝代铜”曾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某空调企业负责人透露,铝的密度及成本只是铜的30%左右,成本优势使得不少空调厂家采用铜铝管代替铜作连接管,但铜铝管的柔韧性要比铜管差、密度也要低一些,就可能漏氟。

  值得注意的是,“铝代铜”这样的粗劣做法一旦被曝光将会对企业造成较大的品牌伤害,多数企业更愿意通过“升级换代”变相加价来应对成本上涨的压力。记者在终端市场发现,现在空调主打的概念中,“健康”、“节能”和“环保”最为普通。

  在某青岛品牌的空调销售专柜,记者发现该品牌主打的一款健康空调以“去除甲醛”作为卖点,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同为1.5匹的两台空调中,“这台加了去除甲醛的模块,销售价格为3799元,而另一台没有加这个功能、使用同一压缩机和类似外观设计的空调则便宜200元”。

  记者从销售人员出示的检测报告中发现,实验室的检测中,如果要达到97.68%的甲醛去除率,需要满足连续开机47小时的条件。

  在另一广东品牌主打节能的产品中,一台拥有节能模式的空调比另一台没有这一模式的产品贵了400元,“如果使用节能模式,一晚上的耗电量都不会超过2度电,但如果天气比较热,不建议使用这一模式,制冷效果肯定要差一些”,销售人员说。

  专家观点

  消费者要分清创新和炒作

  一位空调行业专家认为,节能和健康等概念的推出是企业看中了消费者对这些环节的重视,部分厂家在推出这些功能时,更多的考虑可能不是给消费者真正带来多少实惠,而是借此技术抬高产品价格。

  “消费者还是要分清哪些是能真正带来实惠的技术,哪些只是企业炒作的由头”,陆骥烈则认为,企业的创新行业应该鼓励,但不能夸大产品性能,“让消费者承担广告的溢价效应,这是对消费者的冷暴力”。


(责任编辑:刘佳)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