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3052款产品到期平安银行2款产品遭遇零收益

2013年05月31日 07:33   来源:经济参考报   

  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4月到期银行理财产品共计3052款。其中,保证收益型415款,保本浮动收益型533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2104款。

  从到期收益表现来看,2296款公布了到期收益率的产品中有15款没有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

  招商银行的“焦点联动系列之黄金表现联动(看涨)理财计划(104045)”的投资起始日为2013年1月4日,投资期限为94天。产品挂钩标的为伦敦金银市场协会黄金现货下午定盘价。若黄金期末价格大于期初价格,则产品到期收益率为5.50%;若黄金期末价格低于或等于期初价格,则产品到期收益率为3.30%。实际情况是,黄金期初价格为1679.50美元/盎司,而投资期间黄金价格呈现震荡下跌走势,使得期末价格低于期初价格,因此该款产品到期收益率为3.30%。与该款产品同系列的另外4款黄金看涨型产品也未能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率。

  招商银行的“焦点联动系列之A 50中国指数基金表现联动(看涨)理财计划(104033)”和“焦点联动系列之A 50中国指数基金表现联动(看跌)理财计划(104034)”于2012年11月1日同时成立,产品投资期限均为180天,挂钩标的均为A 50中国指数基金(2823H K E quity)。看涨产品的收益结构为:挂钩 标 的 涨 幅 大 于 或 等 于8 %时 产 品 收 益 率 为10.20%,涨幅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8%时产品收益率为5 .00%,涨幅低于3%时产品收益率为0.50%。看跌产品的收益结构为:挂钩标的跌幅大于或等于8%时产品收益率为7.50%,跌幅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8%时产品收益率为5.00%,跌幅低于3%时产品收益率为0.50%。实际情况是,挂钩标的期末价格比期初价格增长1.8%,致使两款产品均只能获得预期最低收益率0.50%。

  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A +计划2012年第五期产品1”投资起始日为2012年4月10日,投资期限为1年。产品挂钩标的为香港盈富基金(2800H K )。产品到期收益率与挂钩基金的表现水平有关,具体为该表现水平与5%之和除以2得到的数值。其中挂钩基金的表现水平等于投资期内挂钩基金的涨幅乘以参与率70%,并且设定该表现水平最高7%和最低3%。因此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和预期最低收益率分别为6.00%和4.00%。实际的挂钩基金期初价格和期末价格分别为20 .60和22 .00,通过计算得出该款产品的到期收益率为4 .88%。另外,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A +计划2012年第五期产品2”“阳光理财A +计划2012年第五期产品3”和“阳光理财A +计划2012年第六期产品1”与前者挂钩标的、收益结构、投资期限、预期收益率等要素均一致,它们仅在发行日期上有所差异,这三款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分别为5.50%、5.39%和4.82%。

  平安银行的“智盈理财1058—挂钩大宗商品4期理财计划”的投资起始日为2011年4月15日,投资期限为2年,其挂钩标的为西德克萨斯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产品每季度设定一个自动终止观察日,若在任意一个自动终止观察日,挂钩期货价格大于或等于触发水平,则产品自动终止并支付投资者本金和8%的年化收益率,否则在未发生触发事件的情况下产品到期仅支付投资者本金。该触发水平为挂钩期货期初价格的118%。而在投资期内,挂钩期货价格始终未上涨至触发水平,因此产品到期收益率为零。此外,平安银行的“智盈理财1058—挂钩大宗商品5期理财计划”的投资起始日为2011年4月22日,其余要素与前者相同,该款产品到期同样仅支付投资者本金。

  广发银行的“‘薪加薪16号’人民币理财计划(2013年第三期)”和“‘薪加薪16号’人民币理财计划(2013年第七期)”的投资期限均为3个月。这两款结构性产品的预期最高收益率和预期最低收益率均分别为4.50%和2.80%,而到期收益率均为3.80%。

  4月份到期理财产品中,到期年化收益率达6.00%及以上的理财产品共计49款。从投资币种上看,人民币有43款,澳元有6款。


(责任编辑:蒋诗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