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非法私募 屡让投资者打水漂

2013年06月17日 07:24   来源:平安证券   

  据新华社电 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私募股权基金,虽然承担了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任,但一旦被非法基金钻空子,就容易变成非法集资,给投资者造成损失。

  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一般不公开发行,而只是在私下里对特定对象进行募集,这种特点决定了私募基金行为比较隐蔽,监管难度大。近年来,一些机构打着私募股权基金的旗号,吸纳投资者资金后,承诺高额回报,构成非法集资,社会影响恶劣。一位孙姓投资人告诉记者,曾听朋友说,投资私募最多时一年可以翻倍,于是四处借钱筹得120万元,投资了一家私募基金。当时,他还曾与该基金负责人见过一面,觉得对方“讲得头头是道”。可在2011年底左右,私募基金的负责人不知去向,公司账户也被冻结。另一名投资人庞先生说,自己投资的一家私募股权公司,对外宣称购买了一处煤矿的采矿收益,对于保值甚至收益都有一定的保障。但后来庞先生听说,该煤矿购买过程中共损失600多万元,该私募基金的负责人因涉嫌诈骗被警方拘留。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6月1日正式实施,其首次明确了“公开募集”与“非公开募集”的界限,将私募基金作为具有金融属性的金融产品纳入规制范围。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