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新三板试点将扩至全国融资分流新路显现

2013年06月21日 07: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1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把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在沪深交易所新股发行即将重启的背景下,这对于新三板市场的发展将起到加速作用。新三板市场未来的扩容,一方面将鼓励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融资发展,另一方面则将分流主板上市企业排队拥挤局面。

  新三板扩容中小企业受益还需加大力度加快速度

  在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扩大至全国之前,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即新三板市场高管已在今年上半年连续率队奔赴杭州、淄博、济南、西安、苏州等多地,调研国内股权交易中心,召开主办券商座谈会,就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发展、全国性市场与区域性场外市场的合作对接等问题调研。

  与大中型企业云集的主板和营收已上规模的中小板、创业板不同,新三板市场的挂牌上市公司多为营收规模较小、处于发展初期的高科技与新兴产业公司。尽管目前仅中关村科技园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中的企业有资格挂牌,但业内人士预计,随着未来更多试点园区的纳入,挂牌公司数量也将成规模增加。

  今年1月,新三板市场结束试点正式开板,目前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实有挂牌公司已达212家,总股本达58.19亿股。2012年以来,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定向发行合计28次,发行股数2.06亿股,融资近9亿元。新三板市场已经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与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共同构建起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深证创业板从零到目前355家上市公司的规模用了3年时间,但业内人士和主办券商人士估计,由于新三板上市门槛低,企业多是批量挂牌,从目前200家的规模增加至千家左右的规模肯定用不了3年时间。

  多家新三板市场主办券商表示,到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股份可以实现标准化流通和连续交易,这为企业股权的合理定价及后续的直接融资提供了基础,同时也为企业实现信用增进、股权激励和并购重组创造了条件,这对很多国内中小企业吸引力很大,未来如果加快扩容速度和力度,将让更多企业融资得到新渠道。

  分流企业主板排队作用大或与IPO重启相“配合”

  今年6月初,中国证监会就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征求意见,市场预计暂停长达7个月的新股发行即将重启。由于此前暂停期内拟上市企业排队大量“积压”,因此新三板市场的扩容一方面将分流积压的大量拟企业上市,另一方面将与IPO重启相配合,减少沪深交易所的新股上市压力。

  此前,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曾对记者表示,未来新三板将成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基石,新三板的规模将超过主板,也将分流等待在主板IPO的企业排队队伍。

  过去,企业上市过于专注于沪深交易所上市的“独木桥”,在要求严格的主板和中小板、创业板上市成为企业和创投资本的唯一选择。在证监会加大监管执法和发行自查的背景下,目前等待IPO的企业仍超600家。多家证券公司投行人士表示,IPO开闸后,消化这些拟上市企业得需要两三年时间。

  但从此前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转板情况和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资本市场经验看,未来可能大多数中国拟上市企业都能先在新三板中“锤炼升级”,随后有机会转入更高级别市场获得再融资机会。截至2012年底,已经有东土科技、博晖创新、紫光华宇、久其软件等7家原新三板公司转板成功,进入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而在美国市场,从多个场外市场转入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市场的上市公司更是大有人在。

  张育军表示,很多国内企业创立初期在经营、财税、管理上都存在一定的漏洞,如果希望上市融资,就可以在新三板锻炼一段时间。

  资金分流效果不必为虑新三板吸引力将渐扩

  曾有市场人士认为新三板将分流资金,导致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市场资金撤离,但从目前情况看,由于新三板交易规模较小,市场活跃度和流动性较小,因此市场对新三板的资金分流效应还不太担心。

  根据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数据,2012年整个新三板市场的成交金额仅为5.84亿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创业板热门公司光线传媒一家公司,在6月份一天的成交金额最多能超过8亿元。这一方面说明新三板市场规模有限,也说明对资金和投资者的吸引力还远未显现。

  广发证券总经理助理王新栋此前表示,三板市场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它会有做市场制度和投资者门槛,但目前阶段,它很难在短时间内吸引大量资金炒作投机。

  从另一个角度看,创业板市场今年的火爆,已给新三板市场带来“榜样效果”。浙商证券研究所所长邓宏光认为,在今年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承压的情况下,中小型创新企业的成长性和市场流动性,都将受到市场欢迎。但也有市场人士指出,新三板市场应在发展之初就限制过分炒作,以减小投机性。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