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中小股票的补跌潮即将来临

2013年06月21日 07: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期A股市场低迷的走势,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经济低迷,且国内经济低迷还将延续,故此这轮调整还要延续一段时间。2130点-2140点得失意思重大,一旦失守2130点将打开下跌空间。很遗憾,本周四2130点已被轻易击穿,后市反抽确认有效跌破后,A股市场或进入“温水煮青蛙”式的阴跌。

  5月数据表明,今年以来经济疲软的局面依然没有改善。考虑到二季度已过大半,这也意味着二季度经济增速下行的概率仍较大。此外,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政策稳增长的压力,但预计传统的稳增长手段短期仍难现。二季度国内经济增速面临继续下滑的压力,从目前来看,这种下滑的压力还可能会持续到三季度,三季度工业增加值增速也难言乐观,这使得国内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增大。

  首先,6月中国汇丰P MI预览值为48 .3%,创9个月低位,连续两个月陷入荣枯线50%下方。其中,6月新订单分项指数初值降至47.1%,创10个月最低水平。从 投 资 增 速 来 看 ,1- 5月 同 比 名 义 增 长20.4%,增速比1-4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延续了今年以来下滑的趋势。而从环比看,增速1.43%,也低于今年4月1.61%及去年同期1.9%的水平。从主要的投资类别来看,形势也不乐观。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回升的基建投资增速已有见顶回落的迹象,1-5月比1-3月的高峰回落1.48个百分点。制造业受需求疲软及产能过剩压力影响,增速仍在持续回落过程中:1-5月增速17.8%,增速比1-4月回落0.6个百分点。

  其次,外需方面,出口增速也不及预期。5月出口增长只有1%,较4月回落13.6个百分点,这虽然与政府打击虚假贸易导致对港套利贸易基本消除有关,但中国对主要发达国家的出口增速依然疲软,其中,5月对美出口增速-1.6%,比4月降幅扩大1 .5个百分点,对欧盟出口增速-9.7%,比上月降幅扩大3.3个百分点。此外,需求的疲软也使得企业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不足。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比4月 份 回 落0 .1个 百 分 点 , 环 比0.62%,也低于去年同期的0.9%及今年4月的0.87%。其中,对投资下滑影响比较敏感的5个高耗能行业增速下滑明显,增长9.1%,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

  第 三 , 今 年5月M 2同 比 增 长15.8%,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社会融资总量累计增速也从上月的63%回落至5月的52%。这也意味着,在多方面监管及严格的货币信贷政策作用下,今年2月以来较快的货币和流动性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随着美国经济复苏程度的加快,美联储削减Q E的预期也逐渐强化,这将减弱热钱进入我国市场套利的动力,外汇占款增长还将继续走弱。受资金紧张影响,进入6月后资金成本大幅上升,6月19日7天回购利率最高达到7.3%。而一系列规范银行理财资金运作的监管措施的落实,会影响影子银行种类中增长较快的信托贷款、委托贷款、票据融资的增长,也会影响货币增速。

  第四,管理层对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容忍度提高。1、当前地方层面稳增长的动力强烈,但是出于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中央稳增长的意愿并不足。2、今年以来政策层面出台了诸多防风险的举措,包括银监会为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而出台的10号文;银监会为控制理财资金过度投资非债券资产的6号文;银监会严格整顿中小金融机构过快的不合理票据融资增长;外管局加强外汇资金流入管理以打击虚假贸易,遏制热钱流入,防范潜在的外汇收支风险等。这些措施的实施虽然有利于减少我国中长期经济运行的风险,但短期却会对经济增速造成负面冲击。3、企业经营环境还在恶化,PPI增速已连续16个月在负值区间。

  第五,国务院常务会议6月19日提出“要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用好增量、盘活存量”。这意味着资金管理层不会降低存款准备金率。6月20日,上交所回购利率大幅上涨,1天、7天、14天回购利率最高上冲至24%、9 .58%、9 .35%,报收分别为6 .33%、6 .41%、7 .11%。预计6-7月资金面依然会很紧张,对A股市场产生很大的压力。

  A股市场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晴雨表。目前的大盘蓝筹股正是受益于改革开放30年的投资、出口、房地产型经济增长模式,它们面临三方面压力:全球经济疲弱,内需、外需均不足;国内严重的产能过剩;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因此,低估值蓝筹股走势依然疲弱有其深刻的原因。今年以来,中小股票的持续走强,也有中国经济转型的深刻背景,消费电子、网络服务、医药、文化传媒、环保、节能减排、航天军工等,都是中国经济转型中被扶植的行业。虽然中小股票中期走势依然可以期待,但并不意味就能躲过这轮调整,中小股票走势将出现严重的分化,多数中小股票也将跟随大盘进入调整。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