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发布的6月汇丰制造业采购 经 理 人 指 数(P M I)初 值 录 得48.3,在5月跌破警戒线的基础上继续下滑,创下9个月以来最低。专家分析认为,汇丰PM I初值走低意味着当前制造业发展面临着较大压力,但是汇丰PM I更多反映的是小企业的情况,所以无需对数据过度解读,下一阶段制造业整体变化趋势还将主要取决于国家政策取向。
6月汇丰PM I初值较5月继续回落0.9个百分点,除了总体指数,6月中国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录得48.8,较5月回落1.9个百分点,为8个月以来最低。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点评称:“随着生产与需求增速的显著回落,6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 I的初值降至9个月来的低点48.3。制造业仍然面临着外需恶化,内需疲弱以及去库存压力增大等挑战。在稳增长的政策选择上,政策层面更侧重通过加快改革促平衡,而不是简单加大刺激力度。改革加速推进无疑利好长期增长前景,但对经济的短期提振效果有限。因此,我们预计二季度的增长略微放缓。”
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杨为敩认为,纵向比较来看,历年的年中是PM I数据的洼地,显示出本期数据下跌有季节性扰动因素,但这并非是主要因素。因为从季节调整序列来看,目前的指标已经从去年12月的相对高位回调至去年三季度左右的位置,目前的经济走势和信心指数表现得较为同步,信心指数强化了经济走弱的趋势。
在杨为敩看来,小型制造企业未来情况可能进一步变糟。他说,如果把官方PM I看作大企业指数,而将汇丰PM I看作小企业指数的话,二者之差可以反映二者的预期差。从历史序列中可以看到,二者的预期差是逆周期的,显示出小企业的信心弹性高于大企业,当经济回升时,二者差值缩窄,说明这种经济回升受到小企业信心的提振,也使得经济效率开始活跃起来。而从目前来看,小企业预期的相对劣势逐渐凸显出来,差值数据与实体经济增速的数据的背离正在迅速被修复,由于没有实体经济增速的支撑,并且政策基调出现了明显变化,这个差值正在常态化的过程之中。经过计算这个常态位置为-4,再考虑到官方PM I的季节性变化,汇丰PM I后期的走势或将进一步明显下降。
但是,制造业整体情况并不一定会与汇丰PM I同步。中国社科院工经所工业运行室副主任原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汇丰PM I更多反映中小企业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官方PM I更多反映中国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的预期。从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来看,随着国家“四化并举”等扩内需政策的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以及城镇化的发展等,很多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相比于2012年上半年还是有着明显的好转。相比之下,很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中小企业,在国家扩内需等政策中得到的实惠较少,而净出口迟迟难以真正回升却成为实实在在的压力,经营状况反而更加困难。
“实际上,未来一段时间的制造业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政策的取向。”原磊进一步说,如果国家仍将“保增长”作为首要政策目标,那么由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很大空间等原因,制造业增速在一定的时期内,仍能维持较高水平。但是,在这种政策的作用下,制造业发展会积累越来越多的结构性问题,造成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不利于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国家将“调结构”作为政策首要目标,加大产能过剩的调整力度,加大环保力度,那么制造业增速在短期之内就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但是,在这种政策的作用下,中国制造业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会得到改善,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