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在周二击穿1900点,时间虽然短暂,却有不少投资者没能挺住,这其中,很多利用融资交易以小博大的资金倒在了最低谷。两融市场数据统计显示,本周前两个交易日融资偿还额激增,尤其是在跌势最为惨烈的周二,两市偿还额达178亿元,为历史最高单日偿还额。有券商经纪人表示,周二午后,很多“高杠杆”的融资投资者都被告知要追加保证金,而部分则遭到强制平仓。
最困难时刻被“讨债”
沪深股市本周二的走势令不少投资者“心有余悸”。上午11点过后,抛盘汹涌,沪综指从1950点附近一路下行,短短1个小时下跌百点,恐慌情绪达到高潮。从分时成交量来看,当日成交最高水平出现在午后,显示当时大量资金抛售股票 。此后沪综指上演大逆转,反抽过百点。
那么,是谁卖在了千九之下的谷底,他们又为何非要在低位卖股呢?有市场人士指出,恐慌情绪或者可以令部分投资者防线崩溃,但融资“爆仓”才是迫使资金低位卖股的“罪魁祸首”。
“周二中午我们都在忙着打电话给一些融资亏损的客户,要求他们追加保证金。”某大型券商股票经纪人李伟 (化名)回忆道,“不过我们公司没有强制平仓的,听说其他券商有。”他同时表示,打电话的时候,很多客户的情绪“很不好”,“电话那头的声音很着急”。
显然,在市场极度悲观、承受巨大亏损的时候被要求追加保证金,对投资者来讲是雪上加霜。而业内传言,一些券商确实在周二午后对高风险客户进行了强行平仓,导致他们在低位卖股还钱。有市场人士猜测,周二下影线的尖尖,也就是被这些抛盘打出来的。
交易所公布的融资数据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说法。6月25日,融资偿还额达到178.35亿元,为两融历史上的最大单日偿还额,而净偿还额(偿还额减买入额)也激增至51亿元,同样是历史最高水平。
除了两融市场上可见的融资资金,还有更多“隐性”的高杠杆基金。据介绍,目前一些私募以1比3的比例募集基金,即管理者出1,投资者出3,一旦净值下降到75%的水平,基金就会强制平仓。在本周初的大跌中,很多这样的基金都没有挺住,有市场人士估计平仓规模在数十亿元。
借钱炒股风险高
根据目前融资交易规则,投资者最高可以在券商处获得200%的借入资金。举例来讲,假设某投资者拥有100万元的现金或等值股票,那么他可以从券商处借得最高200万元的资金。在资产负债表上,这一融资比例是投资者拥有300万元的总资产,其中负债为200万元。
李伟向记者介绍,按规定当客户的负债比例达到120%时,客户将收到追加保证金通知,达到130%时将被强制平仓。
按照上述交易规则,可以推算出触及平仓线的股票波动幅度。仍以自有100万元、借入200万元的情况为例,假设满仓操作,买入股票成本为300万元,此时投资者的负债比例为66.7%。如果股票下跌25%,则负债为200万元(借入)加75万元(亏损)合计275万元,资产为300万元减75万元合计225万元,此时的负债比例为122%(275万元除225万元),已经超过警示线。即如果融资买入股票的跌幅超过25%,就很可能被强制平仓。
数据显示,494只两融标的股中在6月累计跌幅超过25%的股票有97只,这97只股票6月融资余额均值合计为360.4亿元,约占总融资规模的17%。也就是说,粗略估计,在6月市场的大跌中,大约17%的融资资金出现风险。
市场人士指出,在融资做股票的过程中,如果不控制仓位,很可能因为“爆仓”而倒在黎明之前。
融资市场会否“去杠杆”
最近一段时间,金融机构“去杠杆”成为市场中的焦点话题。然而,进行着“以小搏大”游戏的两融市场,会否同样面临欠债还钱的尴尬呢?
事实上,今年年初以来,由于行情还算不差,至少有成长股群体走出结构性牛市,两市融资规模持续快速增长,从年初的879亿元增长至最高超过2300亿元。而这些资金中,有多少是投资者自有,目前没有明确数据,若按照1比1的水平估算,其中的“债务”总额在1000亿元的规模。
而从整个股票市场资金的流动情况来看,据民族证券财富中心总经理徐一钉估算,今年以来通过融资、新发基金(公募、阳光私募、伞式基金)等进场的资金大约在3100亿元左右,而股票市场录得的实际净流入资金约为1500亿元,二者的缺口在1600亿元。而填补这一缺口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借钱、放大杠杆。然而他同时指出,这种放大杠杆是有“天花板”的。
证金公司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9日,A股信用账户数量为174.40万户。而截至今年5月末,持有A股流通市值金额在50万元以上的自然人账户为146.43万户,也就是说,两融业务的大客户群体基本达到极限,未来目标群体将向中小散户扩展。这一发展趋势可能带来的问题是:两融客户群的风险承受能力将下降。
与此同时,从经济和政策面来看,市场下行的风险却并未消除。流动性紧张高峰之后,经济放缓可能是投资者马上面临的担忧,而这种压力可能长期存在。分析人士指出,如果股票市场继续走低,预期转向,不排除投资者主动卖股还钱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