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家电骗补近亿 须堵政策“空子”

2013年06月28日 07:29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5044个能源节约利用、可再生能源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审计结果”显示,8家知名家电企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9061.84万元。博友呼吁,对补贴政策和流程漏洞进行梳理和修补,严惩乱象。

  拿补贴“上瘾”

  上述审计结果显示,格力电器骗取金额最高,达2157.76万元;长岭冰箱、T CL空调、格兰仕空调、长虹空调、美的空调、乐华彩电、扬子空调金额紧随其后。有博友指出,多轮家电刺激消费政策均有企业骗取补贴现象,可谓拿补贴“上瘾”“骗补”已成为家电行业众所周知的潜规则。

  博友“卓创资讯plas我塑我行”指出,家电企业挖空心思“做手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虚报产品销售数量、申报不实材料,可谓费尽心思、煞费苦心,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针对审计结果,格力电器25日发布澄清说明,否认企业存在“骗补”行为,称违规获取补贴金主要因终端经销商填报数据不规范所致。

  对格力的澄清说明,博友“欢言言”称:“对企业来说,很多数据是经销商一层层报上来的,在销量大、经销商队伍庞杂的情况下,企业难免出现疏漏。”但也有博友表示,这是企业“缺乏责任意识”。

  堵住政策漏洞

  博友“赵查理”认为:“家电企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一是政府机关没有明确‘节能’标准,一切都是企业自己说了算;二是政府把关不严。”

  许多博友表示,统计节能家电销售数据的权限在企业手中,节能标识由企业自行粘贴,这就导致企业“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在利益驱动下,钻政策的空子也就不足为奇了。

  企业钻空子的另一个原因是相关部门把关不严、监管不力。按规定,家电下乡和节能补贴必须做到从生产到销售全程跟踪,确保每台产品、每分钱的流向都有据可查。然而有博友指出,实际操作中,一些部门和官员却简化程序,敷衍了事,甚至权力寻租以权谋私。监管不力自然给了无良企业以可乘之机。

  有博友认为,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完善监管流程,封堵政策漏洞,让补贴节能环保的资金真正用到实处。

  加大处罚力度

  博友“pipingring”认为:“政策有漏洞、企业受利益驱动以及以往处罚过轻,三大诱因催生了‘骗补’现象。”有博友认为,以前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中,也有企业被曝“骗补”,但处罚并不重。因此企业再次面临“诱惑”就很难抗拒“乖宝宝的阳光”发微博称:“中国的违法成本太低,中国的违规成本太低,中国的违纪成本太低,罚款几千、几万、几十万,像是小孩子过家家!”博主“洪仕斌”则表示:“当‘骗补’成为潜规则,成为一些企业的赢利通道,这让其他想正身正己的企业情何以堪,有时只能同流合污。”

  博友“梁振鹏”认为,“监管不严,惩罚力度不够,让骗补的家电企业根本不在乎审计。”既然违法成本低是导致企业“钻空子”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彻底整顿“骗补”现象就需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处罚力度,从而提高震慑力度。

  还有博友表示,产业振兴和家电补贴虽然拉动了需求,但造成了家电企业对政策的过分依赖。因此,博友“策划人冯洪江”总结道:“所以还是按市场规律办事最好。”

  (记者 赵婧 整理)

  敬请关注经济参考报法人微博,参与微话题讨论,@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