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流动性阴影笼罩 弱势震荡将主导七月商品行情

2013年06月28日 07:5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带着全球资本市场陷入流动性收紧的恐慌,大宗商品市场即将进入7月份。分析人士认为,在美国货币政策前景不明、国内流动性预期紧张的背景下,市场谨慎气氛浓厚,震荡调整的弱势格局或将主导7月市场。由于工业品面临着较大经济和政策不确定性,农产品走势将相对乐观,或成为投资者可以稳健操作的品种。

  工业品:未现企稳转强信号

  工业品走势持续承压,震荡调整态势可能在7月份继续。宏观层面上,此前美联储明确表示将终止刺激计划,引发全球市场下挫;从国内来看,银行间市场一度出现“钱荒”。这让投资者产生了巨大恐慌。

  与此同时,工业品的供需基本面仍然不容乐观。银河期货分析师张海源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以螺纹钢为例,虽然钢厂准备减产,但庞大的产能和近几年形成的行业生态环境使得减产、去库存成为一个漫长的过程。钢铁行业贸易商也普遍看淡,期货盘面在3400一线下跌动能减弱,但是总体的弱势格局仍将延续。

  橡胶跌势似乎也没有终止迹象。张海源认为,从上游供应量来看,每年6月份全球基本进入产胶高峰期;下游需求方面,中国1至5月份重卡销售累计32.23万辆,累计同比略增0.42%。虽然近期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有所下降,但仍难改变供需偏松格局。

  “春节过后这波下跌的领头羊就是橡胶,再加上前段时间日本经济预期变坏,更进一步加快了橡胶下跌的步伐。”张海源说,目前来看,橡胶已经跌破了前期18000一线的市场心理成本线,盘面并未显露出企稳转强信号,操作上建议继续维持弱势思维。

  玻璃的基本面在诸多品种中显得较好。张海源认为,玻璃目前库存处于低位,出货良好;从下游需求来看,整体仍显平平。因此,短期市场或将呈现小幅向上走势,下方空间十分有限,低位盘整等待反弹态势明显。

  金属:仍受消费疲弱压制

  宏观面数据利空影响继续发酵,金属走势偏空,目前主要有色金属价格都已经处于近几年的最低位。展望7月行情,在宏观经济面变动和消费动力不足压制下,分析人士仍不看好基本金属走势。

  “在铜价下跌的氛围中,供货商提高现货升水的动力不足。”张海源介绍说,供应方面,G rasberg铜矿露天部分重启;消费方面,国内5月空调产销整体增速双双回落,内销情况不及市场预期,贸易消费商买盘仍然不是很足。期货盘面显示铜价向下破位,目前市场宏观因素和产业因素叠加,导致弱势延续,总体来看铜市仍不看好。

  沪锌走势基本和铜相似。张海源认为,短期的资金压力使得持货商出货积极性略有上涨,但下游采购仍然较为谨慎,整体成交较为清淡。加上国务院部署了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加快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19个重点行业整治力度将加码,淘汰落后产能时间点前移。因此,短期看来,锌价受到宏观经济弱势以及淡季到来等因素影响,进入区间震荡,弱势难改,后市延续弱势仍将是大概率事件。

  农产品:天气炒作难起波澜

  7、8月份是传统的天气炒作期。去年美国大旱引发国际资本和对冲基金借题炒作,全球粮价大幅上涨,其中玉米价格7月份涨幅超过20%。不过,从当前全球市场情况来看,今年的天气炒作难以掀起大波澜。

  布瑞克农业咨询公司研究员林国发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7至8月是传统炒作美国大豆、玉米天气关键期,权威大豆气象专家称今年7月份美豆地区土壤墒情低于往年平均水平,为大豆的天气炒作提供了基础。但在全球大豆供应过剩的环境下,美豆即使反弹,空间也受限,预计美豆11月合约在1350至1380位置压力显著。

  上海中期分析称,由于全球总供给相对于总需求量呈现宽松局面,故而在没有强有力的需求题材支撑背景下,庞大的库存压力将会使整个大豆价格逐渐回归低位空间,或者持续保持弱势格局。连豆虽因国储收购价格托底较难下行,但在整个市场缺乏主力多头推动背景下,持续攀升概率不大。

  林国发认为,进入7月份,市场还将再次关注豆粕的需求。在杂粕供应紧张情况下,豆粕有望在7月份再次反弹,但难以出现2012年的大涨行情。豆粕1401合约在3000元/吨可考虑轻仓做多。

  良运期货认为,在影响豆粕的利多因素逐渐兑现后,未来三个月进口大豆将集中到港,如果到港量能够达到预期水平,供应压力将不断显现,连粕仍有下行压力。

  此外,随着夏季到来,油脂进入供给旺季和需求淡季,行情将进一步转弱。以棕榈油为例,有分析称,由于近期贸易商均不同程度完成了短期备货,6月末至7月初期间市场对棕油需求或将减少,对近期市场价格造成打压,预计短期内国内棕油现货市场价格将偏弱运行。

  除了供需基本面因素,近期资本市场遭遇系统性风险,大宗农产品同样未能幸免,但相较于工业品仍然表现出一定的抗跌性。金鹏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晓磊认为,工业品面临着较大经济和政策不确定性,而农产品成为唯一可以稳健操作的品种,虽然价格不会上涨,但走势相对乐观,未来一段时间有望成为平衡投资的“对冲器”。


(责任编辑:蒋诗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