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两因素主导港股熊态尽显 下半年难言乐观

2013年07月01日 07:53   来源:中国证券报   

  在经历了2012年下半年的辉煌之后,今年上半年的港股可谓熊态尽显,恒生指数逾8%的跌幅是全球主要股指中表现最弱的指数之一,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预期升温以及内地部分经济数据不及预期是港股走弱的主要原因。在整体大市及内部结构方面,我们可以用三大分化来概括港股上半年的走势特征,一是在指数上与美股显著背离,二是在风格上本地股与中资股分化,三是在行业上防御性与周期性分化。

  展望下半年,美国经济加速复苏的概率较大,QE退出进程也已明确,港股近期的跌势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QE退出的预期,预计下半年港股最大的风险因素来自于内地,资金面中长期偏紧的格局或将制约中资类股份估值的修复以及盈利的提升。

  两因素主导港股熊态

  在今年上半年全球市场整体呈现上涨的背景下,香港市场可谓独自走弱。两方面的因素造成了港股弱势:首先,上半年开始美联储量化宽松操作“退出”预期逐渐升温,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也在6月份议息会后的讲话中明确了退出的进程。众所周知,香港市场是一个极为开放和自由的市场,国际资金的进出对香港楼市和股市的影响举足轻重,2012年6月份开始港股之所以走出了半年的辉煌走势,累计涨幅高达26%,其主要因素就是全球央行联袂放水,美联储推出QE3操作,进而导致美元指数大幅走低,全球风险偏好升温,国际热钱大规模流入香港市场,推升资产价格。然而,今年以来,随着美国经济加速复苏,QE退出预期也随之升温,国际资金回流美元资产,在此背景下,去年下半年涨幅颇高的港股获利回吐在所难免。

  其次,内地因素也是港股上半年走弱的一个主要原因。今年上半年内地部分经济数据依然弱于预期,而且内地政策面亦没有宽松的意向。在此情况下,国际资金大举流出人民币及港元资产也就毋庸置疑,港股市场受到严重拖累。

  “分化”贯穿上半年

  在上半年港股大市尽显熊态的背景下,我们可以用三个分化来概括其走势的内部特征:第一,在指数上与美股显著背离。根据历史经验,由于香港市场的特殊位置,其股指走势上通常受到美股及内地A股的双重影响,然而,今年以来,港股走势与美股显著背离,恒指8%的跌幅与标普500指数13%的涨幅形成鲜明对比,而与此同时,港股与A股的联动特征却愈发明显。

  第二,在风格上中资股与香港本地股背离。统计显示,在恒生各分类指数中,代表香港本地股的恒生香港35指数上半年累计跌幅仅2.2%,而国企指数累计跌幅高达19%,从这个方面看,上半年港股大市的走弱主要与H股遭受资金集中沽压有关。这种背离同时也体现在个股上,统计恒指成分股今年以来表现,发现涨幅榜前十名中,仅有腾讯控股一只中资股,其他均为香港本地股及澳门赌业股;而在跌幅榜上,中煤能源及中国神华位居前两位,跌幅分别高达49%和38%,在前十名个股中,仅利丰和信和置业两只本地股,其他均为H股或红筹股。

  第三,在行业上周期股与防御股分化。我们统计了11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上半年的表现,不难发现其中的分化还是较为明显的,以有色金属为代表的原材料业指数和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业指数均累计下挫25%以上,为表现最差的两个行业;而资讯科技和公用事业两个行业指数表现最好,分别逆势上涨19.85%和5.85%。从行业表现上可以看出周期性行业与防御性行业分化较为严重,美元的强势、大宗商品市场的下挫等原因直接导致资源类个股遭受抛售;而在避险情绪升温的背景下,股息率相对较高的公用事业股受到追捧理所应当;另外,资讯科技股的表现可谓是上半年最大的亮点,金山软件、信利国际 、比亚迪电子涨幅均超过100%,该类股份的强势多数与其高成长性有关。

  港股弱势难改

  展望下半年,港股整体走势的支撑力量仍将来自欧美,在美联储政策态度逐步明朗以及欧洲央行对经济复苏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预期之下,港股投资者对外围的担忧减弱,关注的重心将会继续向内地经济走势上转移。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加上资金的外流、市场信心的下降等因素,从整体来看,下半年处于“夹缝”中的港股的表现很难说是乐观的。

  从五月中到六月底,恒生指数累计最高跌幅达3895点,虽然失守250天后出现回抽,但力度上仍表现的比较疲弱,可见此次的反弹或许也只是一个喘息的机会而已。从月线上看,恒指现已跌穿BOLL通道中轴支撑,RSI技术指标刚刚跌穿50分水岭,且下行趋势并没有明显的改变。

  美联储持续推行的量宽措施在下半年逐步退出已经成为定局,目前虽然仍未明确表态何时会最终落实,但无论是从当前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来看,还是从经济自身的运行状态来看,未来的增长必须依靠经济本身所拥有的源动力来完成。市场上对美联储退出宽松政策的质疑声不断,但从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很明显量宽政策的作用已经减弱了很多。如果还是一味的坚持旧有的政策方向,那未来很有可能会再造成更加严重的危机。在现阶段,只有通过新的刺激方式激发增长源动力,美联储才能在这场经济复苏马拉松大赛中保持不败。


(责任编辑:魏京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