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和晶科技重组告吹 募投项目进展缓慢

2013年07月05日 06:5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上市第一年净利下滑近半,上市一年半后谋划重大资产重组,一个多月后告吹,和晶科技似乎有点“妖气”!

  7月2日,和晶科技公告披露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并承诺六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股票则于7月3日复牌。

  复牌后第一个交易日,该股一改5月22日停牌前一个多月一路上扬的股价走势,复盘后一度逼近跌停,后跌幅收窄,股价最终收于8.88元/股,下跌5.07%。

  对于重组告吹一事,和晶科技表示,停牌期间公司会同中介机构就相关事项进行了多次协商,但最终仍未能与交易对手方就重组方案的核心交易条款达成一致。

  公司证券部相关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重组失败主要是因为交易对手不接受公司的重组方案。其表示,未来如果有合适的并购对象,不排除再次启动重组的可能。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陈瑶也曾向媒体表示,在合适时间碰到合适的标的,公司会考虑启动重组计划,这也是公司的战略规划。

  净利下滑近半

  盈利能力萎缩

  和晶科技2011年12月29日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产品为大型白色家电智能控制器,一种利用微电脑技术和嵌入式软件对家电实施智能控制的核心部件,主要客户包括三星、海信、海尔、美的等国内外知名家电厂商。公司智能控制器产品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制冷类(用于冰箱、酒柜等)、洗涤类(用于滚筒、波轮洗衣机)、热控制类(用于燃气或电烤箱、壁挂锅炉、热水器等)、小家电类(用于豆浆机、电磁炉等)。其中,冰箱智能控制器是公司目前最主要的产品,并已取得较高的市场份额。

  公司2012年年报显示,受家电行业整体低迷的不利影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98亿元,同比下降4.81%;实现营业利润1610.14 万元,同比下降53.27%;实现净利润1846.74万元,同比下降48.07%。

  同时,和晶科技的净资产收益率也已连续两年大幅下滑。2010年其加权平均资产收益率为44.06%,2011年为31.57%,到2012年底,该数值已降至5.37%。2013年一季度,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资产收益率只有1.42%,同比再下降0.18%。

  此外,和晶科技主要产品的毛利率在2012年也出现较大下滑,其中核心产品冰箱控制器的毛利率下滑7.06%;热水器控制器更是大幅下滑16.44%;洗衣机控制器下降2.8%;其他电器控制器毛利也下滑4.92%。

  研发能力遭质疑

  募投项目进展缓慢

  在和晶科技上市之初,东海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和晶科技IPO募集的资金将主要投向年产624万套的智能控制器技术改造项目和智能控制器研发中心项目。该项目计划于2012年达产40%,2013年达产90%,2014年达产100%,项目达产后产能将增长182%,有效缓解公司产能瓶颈。

  但从目前的进展看,和晶科技的募投项目进度已经比原计划大大拖延。

  其承诺投资项目金额为1.06亿元,但截至今年3月底,该公司仅投入了2475万元,仅占计划的23%,特别是今年一季度仅投入了421.57万元,其中“智能控制器研发中心”项目更是明确表示将延期一年。

  和晶科技披露的2013年一季报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IPO募投项目中,“智能控制器技术改造项目”资金投入仅达到原计划的20.62%;原定2012年12月31日投入使用的“智能控制器研发中心项目”也只投入了原计划的37%,完成时间则变更为2013 年12 月31 日。

  对此,和晶科技表示,“智能控制器技术改造项目”投资进度较计划进度滞后,主要是受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和家电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影响,公司减缓了项目的实施进度;同时,报告期内公司变更了部分募投项目的实施主体和实施地点,也对项目建设进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智能控制器研发中心项目”投资进度较计划进度滞后,主要因为受家电行业持续低迷的影响,公司在研发中心项目的建设上,采取谨慎的策略原则,放缓研发人才、设备的引进与投入,并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增大向家电智能化及物联网方向的研发力度,确保公司产品的研发方向和募集资金的使用更符合公司发展需要,致使募投项目未达到计划进度。

  此外,在和晶科技上市之初,其研发能力就也受到质疑。

  根据和晶科技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多达29项专利中,包括了24项实用新型专利和5项外观设计专利,无一是真正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发明专利,且均为2009年5月之后取得。同时其子公司和晶信息持有的9项专利权也都是实用新型专利,并且是在2010年5月之后取得。

  有分析认为,这不仅证明了和晶科技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产品研发实力,同时在2009年5月前根本就不存在任何专利,存在为了对上市进行宣传而采取突击申请专利的嫌疑。(证券日报 唐振伟)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