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中债资信: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或将常规化发展

2013年07月05日 15: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观点简述:

  近期,央行和银监会有关领导均在公开场合相继表态大力支持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

  信贷资产证券化通过盘活存量,有助于改善银行信贷结构错配状况,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同时能减少银行资本占用,缓解资本补充压力;对整个金融市场而言,信贷资产证券化使得全社会经济风险分散到整个金融业,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经过两轮试点,至今已有8年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制度安排和产品设计方面日趋成熟,已具备常规化发展的条件。相对于国外的资产证券化发展情况,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规模及存量规模占比仍很小,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观点聚焦

  2013年6月29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2013年陆家嘴论坛主题大会上表示,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重点推进完善五个方面的建设,其中一项是完善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要“以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率为重点,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逐步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功能互补、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态化发展”是尚主席提出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的重点举措之一。

  无独有偶,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今年3月18日在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家中国峰会演讲中指出,解决银行贷款增长和资本的补充的可持续发展唯一的出路和方法就是大力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在7月4日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与国际金融有限公司(IFC)联合举办的“资产证券化——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产品”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巡视员刘建红表示,信贷资产证券化管理制度已经基本完善,常规化发展的各项条件也已基本具备,央行将进一步研究推动其常规化发展。

  从以上表态可以看出,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两个最主要的监管部门——央行和银监会将在两轮试点的基础上就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常规化发展问题达成共识,这将有利于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进程。

  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有助于盘活银行存量贷款,改善银行信贷结构错配状况,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更能减少银行资本占用,缓解资本补充压力,最终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近期,中国银行间市场的“钱荒”引起各方关注。此次“钱荒”一方面暴露出银行流动性管理能力的不足,同样也凸显出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问题。而将资产打包证券化正是银行盘活存量贷款的可行途径。将期限长、利润薄的贷款提前兑现,可以调整资产期限结构,提高流动性,加快信贷资产周转速度,提高资产的收益率。

  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相对较窄,除了正常的发行债券、定向增发等,更多的方式是通过配额股票融资,而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将拓展银行的融资渠道,一方面缓解资本占用压力,另一方面降低资产风险度,改善资本充足率,以便从容面对监管要求。

  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可以借此转变自身的经营模式,向良性的方向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的资产负债管理方式,它既考虑了银行资金的供应量,又考虑了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的需求量,在不增加负债的基础上,实现资产形态的多元化,有利于商业模式的转变。一般情况,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中,银行充当信贷管理机构和资金保管机构,资产管理费收入成为重要的其他收入来源,也有利于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提高。

  而对整个金融市场而言,在银行业证券化规模达到一定水平时,主要集中于银行体系的全社会的经济风险被分散到整个金融业,这大大降低银行体系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概率,长期看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已经经过两轮试点,产品设计和制度安排日趋成熟,已经具备常规化发展的条件

  2005年4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2005年11月,银监会发布《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证券化监督管理办法》;2005年12月,“开元”、“建元”两支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我国资产证券化就此起步。到2008年11月,我国共发行17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涉及CLO、NPL、AUTOLOAN等产品,累计发行668亿元。此后,受美国次贷危机及国内宏观金融政策调整的影响,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暂停。2012年5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2】127号文),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国开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上汽通用、上汽财务、工商银行相继发行了228.54亿元证券化产品。

  截至目前,从信贷资产的选择、打包、资产的转让、风险的隔离、证券化设计到产品的销售过程均是非常顺利的,可见央行和银监会主导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文件、法律基础、财税安排、会计处理均已经非常成熟,已经形成标准化的产品模式。

  在制度安排方面,本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特色之一是双评级制度。此次试点中规定了应聘请两家资信评级机构,鼓励探索采用多元化信用评级方式,支持采用投资人付费模式进行评级。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明确采用投资人付费模式的信用评级机构,中债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参与此轮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目前,中债资信参与了已发行的全部6支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评级。

  

  在结构化产品中引入双评级制与危机后国际上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趋势一致,是有关部门在国内资产证券化风险防控措施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创新。双评级制度的优点在于,通过不同评级机构所出评级结果的相互校验,能够对评级机构形成一定的声誉约束,增强信息披露、为投资者提供更加独立、客观、公正的评级服务。基于此,危机后各国针对危机中饱受诟病的结构化金融产品普遍实施双评级制度。同时,由于发行人付费模式下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容易受到发行人的影响,通过引入不同付费模式的评级机构,可以建立更为有效的市场化评级约束机制,更加充分发挥双评级机制下评级结果的双重校验、相互制约的作用,从而抑制评级机构之间的级别竞争,使评级结果能够更加真实客观地揭示资产支持证券的信用风险,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信息参考。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及存量规模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很小,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资产证券化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最初仅限于RMBS,主要是为了解决长期贷款和短期存款,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对称的问题。90年代,CDO产品推出并且发展迅猛。目前,美国的资产证券化技术主要应用于银行债权资产(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商业地产抵押贷款、信用卡贷款、汽车贷款、公司贷款等)、企业债权资产、收益类资产(包括公路收费权、设备租赁收费权等)。根据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SIFMA)的统计,截至2012年末,美国ABS和MBS存量合计达到9.87万亿美元,占同期债券总存量的25.86%。2012年,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行规模为2.25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国债的发行量。最近10年,美国资产证券化存量规模/GDP均超过50%。

图1:美国各类债券发行额(十亿美元)

  2012年末,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存量规模为263.79亿元,占同期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仅为0.02%,占同期债券总存量的比重仅为0.10%,占同期全国GDP的比重仅为0.05%。与美国相比,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规模还很小。假设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未来存量规模占银行业总资产的比重达到1%,则存量规模将达1万多亿元。

  从信贷资产证券化需求方面分析,截至2013年3月末,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净额85,855亿元,风险资本合计699,097亿元,从2012年资本净额和风险资本的增速来看,分别约为19%和22%,但考虑到2012年国内商业银行发行了超过2000亿元的次级债,对资本净额的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假设未来银行业的资本净额按照16%的增速(不考虑次级债等资本补充工具),风险资本为22%的增速,未来7年内银行需要转移大约1.7万亿资产才能满足10.5%的资本监管要求,分摊到7年的话,每年仅需要净增发行2500亿元的资产支持证券即可。相对于大规模的发行次级债券、定向增发等融资手段,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对资本市场的压力相对较小。同时,银行业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常规化发展,盘活存量贷款,提高贷款的流动性,缓解资本占用压力,也能够转变银行业传统的信贷利差盈利模式,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投资者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认知的增加,投资者对资产证券化产品的需求也将快速增加。总之,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


(责任编辑:康博)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