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投资运营需求迫切
——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保所养老保险研究室主任谭中和
本报记者 苏 琳
记者:近年来,怎么更好地促进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谭中和:“养老保险”已经连续3年成为两会期间老百姓最关心的十大问题之一。调整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政策,促进基金保值增值,已成为养老保障事业改革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将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不失为有效方法之一,由国家成立专门机构来统一管理和运营。这样有助于超越部门或地方利益,投资运营的视野更开阔、渠道更多、独立决策的能力更强。
记者: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难在哪?该如何解决?
谭中和: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要解决3个最基本的问题,即“谁来管理、如何投资、怎么监管”。这就需要通过设计科学的管理体制来明确政府、参保人、市场三方的责、权、利。
首先,管理主体(主要指投资主体)是谁,是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还是非政府部门、非营利性的专门机构,抑或是市场金融机构(包括基金公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专业的养老金投资机构等)。管理主体直接影响参保人权利表达的渠道及能力,影响个人账户基金的投资风格及收益水平,影响整个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其次,如何投资,这就要求在投资主体确立之后,设计相应的投资运营模式,包括建立组织机构、明确投资策略、选择投资工具等。最后,怎么监管,要求明确监管主体、监管方式、考核指标、激励与约束机制、风险分担机制,以及准入和退出机制等。
记者:您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有何建议?
谭中和:尽管各界已经达成共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必须投资运营,才能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投资运营办法迟迟未能出台。对此,我有三条建议。
首先应理清思路,查明家底,为投资运营打好基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是参保缴费人和受益人的共同资产,从产权属性上,不属于国有资产。政府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应比照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资产统计报告制度,使参保单位、参保人和受益人清楚地了解基金资产的运营情况、负债情况。
第二,在投资运营办法难产之时,可考虑临时过渡性保值增值策略。如中央财政对到2012年底的积累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部或部分发行特种定向社保国债,彻底解决社保基金购买渠道问题,赢得时间,将基金的利息损失降到最小。鉴于未来三年的通胀预期大约为4%左右,特种定向社保国债利率可暂定为5%至6%左右。这是一个双赢的举措:既可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益率,免除负利率之害,还可为中央政府实行经济增长计划进行融资。
最后,在条件成熟时,完善基本养老金投资运营和监管体制,出台实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办法,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体制的市场化与资产配置的多元化,提高整体收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