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纸白酒价格一落千丈 交易平台制度建设待完善

2013年07月09日 09:20   来源:深圳特区报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白酒专业博览会,吸引了多家酒企参加。 新华社资料图片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白酒专业博览会,吸引了多家酒企参加。 新华社资料图片

  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白酒专业博览会,吸引了多家酒企参加。 新华社资料图片

  高端白酒市场遭遇重挫。 新华社发

  去年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的白酒理财产品,正和高端白酒一样遭遇价格“滑铁卢”。今年以来,各地酒交所卖力吆喝的多款投资型白酒产品的净值已经跌去了一半。

  多款“纸白酒”价格跳水超50%

  和近期不断飙升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反,同样贴上了投资理财标签的“纸白酒”却行情惨淡。“纸白酒”是指按证券市场“上会-审核-路演-发行”等流程,将白酒“证券化”成投资品,“披上金融外衣”后的白酒。和股票一样,“纸白酒”也可以在酒交所进行交易。作为一种创新型投资品,借着前几年高端白酒价格疯狂上涨的东风,各地酒交所也大力吆喝开卖“纸白酒”。

  但是,在塑化剂事件、三公消费限制等重重打击下,今年白酒市场告别以往只涨不跌的神话,出现了量价齐跌的局面。随着高端白酒市场遭遇重挫,“纸白酒”自然也无法独善其身。

  贵州白酒交易所信息显示,该所发行的第一只白酒产品“国台珍藏2012”7月2日的最新收盘价为430.00元,相比800元/坛的认购价,浮亏幅度超过46%。

  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的数据则显示,该中心迄今共发行了9只白酒产品,3只红酒产品。9只白酒产品中,有7只的最新收盘价跌破了发行价,平均跌幅超过50%。最惨淡的是2011年发行的“国窖1573·中国品味2011珍藏版”,发行价格达9000元,而最新的收盘价不到1500元。

  投资者被套牢

  “白酒市场今年上半年景气度不好,行业利润下滑,库存压力大。传导到交易所层面,‘纸白酒’价格出现波动也是正常的。”瑞银证券白酒行业分析师王鹏告诉记者。

  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副总裁陈玲清表示,最初发行的几款“纸白酒”上市之后确实出现了价格浮亏的问题,交易所也在反思。她向记者描述了“纸白酒”刚推出时的热闹景象,“一下子就很热,就像‘打新股’一样,但一上市就开始狂抛。承销商接了大概几万瓶酒后自己也没底了,也不敢接了,这就更麻烦了,而且酒厂当时还没有保底溢价的回购条款。”据悉,随后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新增了保底回购条款以及定向配售两项规则。

  “实际上,对于酒企来说,增加保底回购条款对它的影响也不大,这样交易双方的利益都能得到一定保障。”王鹏指出,对酒企而言,到酒交所发行产品是短期融资的一个好途径,发行费用和保底回购承诺的利率加起来成本也不高,并且是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的较好平台。

  不过,尽管目前交易所为了稳住“纸白酒”价格,对新发行的产品新增了保底回购条款,但前期发行的多只产品出现价格暴跌后,由于交易活跃度低,无人接盘,不少投资者只能无奈被“套牢”。

  记者查阅多家酒交所的交易数据后发现,目前各酒厂发行的“纸白酒”都陷入交易冷淡期,每个白酒品牌的交易产品一半以上处于库存状态,不少产品甚至零交易。交易活跃度不够,也就造成了出手变现难的尴尬局面。

  交易平台制度建设待完善

  前两年,白酒市场“牛气冲天”,酒类投资品也因此受宠,在此背景下,国内相继成立了多个白酒交易平台。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迄今,全国各地已经陆续建立起了10余家酒类交易所。

  但业内人士和专家认为,目前大多数交易平台还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阶段,投资标的的标准化、第三方评估机构的公正性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金融配套制度都有待完善。

  一位酒企人士告诉记者,“纸白酒”无疑开辟了一条新的投资渠道,但白酒的最终功能毕竟是消费,过度金融化会助推行业泡沫,这是需要警惕的。

  王鹏指出,目前各酒类交易平台的制度建设仍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产品标准不足,标准化缺乏权威规定,不足以支撑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另外,产品保真制度设置未经考验,在产品稀缺性上没有好的制度体系,监管处罚厂家违规的制度也没有构建。

  “纸白酒增值功能的实现,一方面需要白酒企业的配合,控制收藏级白酒的产量和出厂价格;另一方面需要时间积累,尤其是保真价值可能需要持续仓储的时间来证明。而最值得关注的稀缺性,只有通过交易平台和酒企的持续合作才能实现双赢。”王鹏认为,目前最大的难度在于酒企的自律,如果不能控制扩大高端产量的野蛮冲动,导致酒品稀缺性被破坏,最终交易平台和酒企将会自食双输的结果。(据新华社上海7月8日电)


(责任编辑:韦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