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时间过半,中国经济总体平稳,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速度有望稳定在7%到8%的平台上。
在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仍显不足、国内结构调整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七上八下”这一经济增速处于合理区间。同时,在以“速度换质量”的过程中,国内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为长期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7%到8%:经济增速合理区
尽管第二季度数据尚未全部出台,但综合今年前5月的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和6月部分先行指标,仍然可以勾勒出上半年中国经济大体走势。
“第二季度增速会比第一季度略微放缓,预计在7.5%左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预测。
2011年后,中国经济增速曾连续7个季度回落,从9.8%的高位降至7.4%,到去年第四季度一度反弹到7.9%,但今年第一季度再次回落到7.7%。
王军认为,经济增速从高位平稳回落,既是国内主动调控的结果,也受到了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政府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新一届政府成立后,出台了一系列着眼长远的调控措施,通过结构调整增强内生动力,通过市场机制促进优胜劣汰,没有为单纯追求速度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
与此同时,世界经济一直处于深度调整期。尽管今年以来美日经济复苏动力有所增强,但欧洲国家仍未走出债务危机阴影,一些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步伐放缓。外部的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仍然制约中国外需增长。
“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区间向中速增长区间的平稳过渡中。”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
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张立群认为,“七上八下”这一经济增速仍处于合理区间,在这一区间内受不确定因素影响短期出现小幅波动也属正常。
平衡点:稳增长调结构两全
世界银行不久前发布的《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将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从之前的8.4%下调到7.7%。报告主笔安德鲁·伯恩斯认为,放弃以投资带动的增长模式,转而更加注重消费,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有所放慢早在预料之中。
这一分析预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复杂形势: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另一方面,经济转型进入关键阶段。
回首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一直面临着类似的“两难”问题——正在调结构,危机来了,速度开始往下掉;速度拉上去了,物价也跟着走高……调控的难点在于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又要避免为长远发展留下过多隐患。
如今,在新的形势下,于稳增长和调结构间寻找新的平衡点,仍然需要在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
分析当前和下一阶段宏观经济形势,王军指出,第三季度,地方的投资冲动会有所增强,增幅预计在20%以上,消费也将进入旺季;从外部看,美国经济复苏强劲,将会对中国外贸产生积极影响。总体看,“三驾马车”处于平稳状态。
“对于下半年,不会比上半年悲观。”王军预测,经济增速可能会在第三季度企稳。
不怕速度适度下滑,就怕在结构不优化情况下的快速增长。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当前应该容忍经济增速一定的回落,要着眼于推进中长期的改革和结构调整。
“速度一慢下来,许多有问题的项目和企业开始被迫退出,‘去产能’活动逐步推进,这将有助于结构调整。”张立群指出,降速度“倒逼”调结构,而调结构往往是化解当前风险、发掘新增长点的必由之路。
“稳”字当头:刺激政策少出
经济增速在一定区间内适度平稳回落是可以接受的,但应保持平稳,守住底线。
当前,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风险和隐患。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有所回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环比双双下降,外贸进出口出现负增长,反映出当前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外需持续不振,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而前期流动性紧张、地方融资平台问题等,也可能引发金融领域局部风险。
“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甚至失速,要有预案。”王军认为,政策方面,在必要时应加以预调、微调,通过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提振信心。
当前,种种迹象表明,中央近期应不会出台大规模刺激政策。
今年以来,对于经济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和波动,中央表现得相当“淡定”。特别是6月下旬金融业出现“钱荒”后,央行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谨慎措施。
“这是‘严厉的爱’。”美国《福布斯》双周刊评论指出,中国政府有能力在任何时候向银行间市场注入流动性以结束最近的紧张局面,但他们选择不干预。
近期中央多次提出,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稳定市场预期。
“现在不少企业、地方都期望能有新的刺激政策。但在当前形势下,宏观经济政策基调不宜变。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政策稳定是关键。”张立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