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跃声认为,外部市场需求疲软直接导致我国出口企业订单下滑,而汇率、劳动力工资等出口成本持续上升,加大了企业出口难度。
7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的上半年外贸数据验证了此前市场机构的预测:上半年中国外贸增速放缓,二季度增速明显放缓,6月进出口同比双降。
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司长郑跃声认为,当前外需疲软使得中国外贸面临比较严峻的挑战。但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企业表示,数额下滑、数字难看不是最关键的事,从政策到企业自身的诸多因素导致中国外贸体量大、质难增,如何在不景气时突破创新抓住机会才是最关键的事。
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同比增8.6%
据海关总署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总值12.51万亿元人民币,扣除汇率因素后同比增长8.6%。一季度,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速为13.5%,二季度同比增速为4.3%,其中5月增速降至0.3%,6月则转为负增长2%,出口同比降3.1%,创2009年10月以来44个月新低,进口同比降0.7%。
郑跃声认为,外部市场需求疲软直接导致我国出口企业订单下滑,而汇率、劳动力工资等出口成本持续上升,加大了企业出口难度。
国际清算银行数据显示,今年5月底,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116.3,较去年年底升值5.6%。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兑欧元、兑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较去年年底升值1.7%、3.3%和16.7%。与此同时,国内劳动力成本在继续增加,今年上半年已经有多省、市、区先后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在接受我们月度调查的近2000家企业中,今年以来每个月都有7成左右企业反映成本上涨的压力在加大,产品竞争优势逐渐在削弱,出口的难度加大。6月底的调查结果显示,仍然有70.5%和59.8%的企业反映劳动力、汇率成本在增加,与5月底调查的数据基本持平。”郑跃声说,贸易摩擦发生的国家和产品呈现多样化、国内工业生产放缓抑制原材料进口需求以及今年上半年大宗原材料进口均价明显下降,也对海关贸易统计结果产生了较大影响。
中国外贸体量大、质难增
今年前4个月,内地对港贸易增速高达66%,第一季度更是同比激增71.2%,彼时对“套利贸易、贸易数据有水分”的质疑四起。
郑跃声称,4月中下旬以后,国家有关部门采取了一些措施,海关也加强了相应监管,从5月份开始,这一现象基本得到遏制,内地对香港的出口统计从5月开始基本恢复正常。“目前海关对香港出口的统计,我认为反映了真实的贸易情况。”
挤出水分的外贸,还剩下什么?外贸的低迷,倒是反映了体量增长触顶的问题。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对记者说,按单月进出口数额来说,超过3200亿美元体量已经不小,6月进出口总值已达3215.1亿美元。“每个月进口和出口分别站上1700亿美元已经是非常大的体量了,再往上突破的空间不大。”
中国外贸体量大、质难增是个历史问题。
商务部外贸司司长王受文曾说,这与中国外贸发展历史有干系。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外贸易多为茶叶、猪鬃、矿产品、土畜产品等初级产品以及“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产品,这使得中国外贸与其他国家不一样,品牌与原始科技创新能力尚弱。
今年二、三月份,海关总署曾公布大中小型出口经理人指数、增出口订单指数、出口信心指数、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综合成本企业反映情况等,而这些数据被认为更能反映外贸质量。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原部长张小济曾对记者表示,还应增加企业创新指数、盈利情况等数据,以全面反映外贸质量。
福建洛驰集团董事长陈英洪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中国外贸以广度带来发展,受益于全球化,但也带来扁平化和同质化。”陈英洪说,在全球化发展受阻的阶段,如果光拼量,下半年外贸增速可能还是不理想。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