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创业板超募资金多被闲置 专家称金额无限制是弊端

2013年07月16日 13:52   来源:广州日报   杨欣

  证监会拟建立创业板体系 投资者担心再次演绎成部分企业的圈钱盛宴 

  证监会主席肖钢昨日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完善制度安排,优化创业板准入标准,建立创业板再融资规则体系。创业板昨天延续强势,收盘报1139.57点,大涨3.95%,再创反弹以来新高。有分析人士认为,某些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的使用明显缺乏规划乱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创业板还要为其打开再融资的大门令投资者担忧。

  本报讯 昨天上午,国务院召开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完善中小企业板制度安排,优化创业板准入标准,建立创业板再融资规则体系,形成适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小额、快速、灵活”的融资方式。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会上指出,证监会要适当放宽创业板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尽快开启创业板上市小微企业再融资,推进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向全国延伸,完善股权投资退出机制。

  创业板昨天延续强势,收盘报1139.57点,大涨3.95%,再创反弹以来新高。华宇科技、股份、腾邦国际等23股涨停。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认为,创业板泡沫被刺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博傻”游戏已经进行到最后阶段。因此,投资策略上应保持中等偏低仓位,继续配置防御性强的公用事业、消费品和弱周期蓝筹股,以及能够穿越周期、能真正实现快速成长的新兴行业,规避强周期板块和泡沫化严重的创业板个股。

   现象:部分企业用超募资金“买房买地” 

  创业板开板已有四年,但再融资政策却一直“只闻楼梯响”,增发直接再融资的先例却始终未突破。据悉,目前多家创业板企业都有再融资需求,只待有关政策落定。

  实际上,由于创业板普遍存在高价发行的现象,加上缺少合适的募投项目,大量超募资金被闲置,或转为补充流动资金和偿还贷款,而有一些企业甚至是使用超募资金“买房买地”。

  超图软件耗资8000万元购置了办公用房,梅泰诺耗资1550万元购买土地,金灵通使用5000万元购置发展用地,振东制药耗资1.25亿元购买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处房产。尤洛卡公告称,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拟使用额度不超过人民币6000万元的自有闲置资金购买短期银行保本理财产品。

  有分析人士认为,某些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的使用明显缺乏规划乱投资,在这种情况下,创业板还要为其打开再融资的大门令投资者担忧。

  对于此前投资者当中出现了“创业板再融资一旦开闸,就意味着新一轮的圈钱运动即将拉开大幕”的忧虑,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曾经表示,建立创业板再融资规则体系将有利于引导创业板公司在首发环节的融资预期,为创业板公司持续融资开辟了渠道。这有利于引导创业板公司根据生产经营发展需要合理确定融资规模,抑制在首次公开发行时“一次募足”的冲动。

  后市2100点一线 将会有反复争夺 

  证监会关于T+0不存在法律障碍的言论点燃了券商股的做多热情,昨日早盘在券商、汽车等板块带动下,沪指以2046.12点开盘,但开盘后券商、汽车的做多热情没能带领大盘高开高走,大盘曾一度翻绿,后在创业板、IT信息、传媒教育等板块带动下沪指再次走强,尾盘沪指报收于2059.39点,上涨19.90点,涨幅0.98%,成交880.23亿元。深成指报收8137.77点,上涨124.93点,涨幅1.56点%,成交1153.78亿元。

  从K线看,沪指已连续四日收于5日、10日均线上方,目前的压力位位于30日均线即2091点一线,后市大盘将继续面临底部震荡整固,操作上短线个股在股指触碰30日均线后可做适当抛售,预计2100点一线将会有反复争夺。中长线看2000点位置将是未来整个市场的一个起点。(宁波海顺)

  分析:金额无限制是弊端 

  再融资不但给创业板带来了圈钱的嫌疑,而且给主板市场也带来了不亚于IPO的资金压力。与IPO冰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期再融资持续活跃。截至上周末,有134家A股上市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方案,其中3家公司实行了公开发行方案募资,还有8家公司实行了配股融资方案。145家公司共计融资2257.3亿元,同比增长了21.1%。

  经济不景气、企业营收能力削弱、应收账款快速攀升等因素,使得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再融资数量激增。相比曾让市场忧心的IPO,再融资对市场资金的占有不可小视。统计数据表明,从单笔融资金额来看,今年上半年完成定增的125家企业平均单笔融资金额为16.9亿元。按照证监会的新规,上市公司再融资条件之一就是“最近三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只有符合这一分红规定的上市公司才可以再融资。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有关再融资新规中分红和再融资的金额并没有挂钩,因此上市公司完全可以正大光明地干“借十块,还一块”的“糗事”,再融资对市场资金的占有不可小视。(记者 杨欣)


(责任编辑:杨东)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