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世界500强榜单折射 中国企业缺席全球化“盛宴”

2013年07月17日 07:21   来源:中国经济网   

  壳牌石油、沃尔玛、大众公司、苹果、三星电子……这些品牌已经成功俘获了中国消费者的心。人们手里拿的手机是苹果或是三星的,开的车是大众的,经常逛的超市是沃尔玛,当然,这些品牌的知名度不仅仅限于中国。这些企业可以称的上是真正全球化、国家化的跨国企业。反观中国,我们目前真正称的上全球化、国际化的企业有几家,具有全球知名度的品牌又有多少?可以说,中国企业全球化、国际化的道路仍很漫长,我们还需加把劲!

  近日发布的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显示,今年中国上榜企业再创新高,达到95家,此次在上榜企业数量、上榜企业收入占比方面,中国和美国的差距正在大幅缩小。

  当然,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加,离不开中国经济实力的持续增强,二者正好互相印证。世界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GDP总量居世界第六位,10年来,中国先后超越法国、英国、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可见,500强榜单反映了世界经济版图的变化,中国企业上榜的数量与中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更加相称。

  但是,通过分析这些上榜企业,笔者发现, 中国大陆入围财富500强的89家企业,没有一家具有国际声誉的品牌。无论是位居排行榜前十的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电网,还是其他企业,其在业务分布、利润来源、品牌的知名度上,影响基本仅限于中国。“两桶油”的利润,80%以上来自中国,除了华为和联想这两家民企的国际业务尚可圈可点之外,其他入围的企业基本都属于真正的“中国企业”,他们的营业收入大部分都来自国内,这些企业与真正全球化、国际化的跨国企业差距还很大。

  当今世界,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利用全球资源和全球市场来巩固国际地位的重要方式。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尚处在初级阶段,合理配置全球资源和分享全球市场的能力有待提高。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许多主要产品的产量和出口规模已名列世界前茅,但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与经济实力相比还存在差距。

  从企业发展规律看,只有实施国际化战略,在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才能成为世界一流企业。很多跨国公司正是通过在世界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组织研发、制造和销售;通过跨国兼并重组,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通过利用国际智力资源,在全球传播利用创新成果,才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 因此,要提升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国际影响力,必须要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虽然,我们现在没有“苹果”,也没有“微软”,但希望不久的将来中国的企业中也会出现中国牌的“苹果”和“微软”。(证券日报 安 宁)


(责任编辑:向婷)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