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前,2005年的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夜之间升值2.1%,从1美元兑8.2765元变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美元对人民币恒定1:8.2765的时代终结。“永远的8.2765一去不复返了。”那一天,人民电器总经理叶向宇看到汇改“靴子落地”,心中除了忐忑,还有些难以接受。
也是同一年,刚跨入大学校门的田菲收到父母的电话,准备将她送到韩国去读研究生。“当时慢慢掀起了留学潮,我是山东人,周围同学朋友去韩国留学的是大多数。”田菲的父母已经意识到,人民币升值后,留学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人民币汇改,看上去宏大又深远,但就在那么一个瞬间,它改变的,可能不只是财富,还有人生轨迹。八年倏然而过。对叶向宇和田菲而言,又是怎样的呢?
升值挤压出口利润
现在的叶向宇,每天一进办公室,就是打开电脑查看中国人民银行的网站。做一个很简单的换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1个点,按出口5000万吨计算,账面上的损失就是300万。”
然而汇率起起伏伏,叶向宇也只能隔空叹气。从去年到今年,“人民币又升了5个点。出口生意越来越难做。”叶向宇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外贸人的心境。
自2012年四季度以来,人民币汇率再度持续走高,尤其是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出现较快的单边升值态势。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今年前5个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幅度达到5.6%,是多年来人民币升值较快的一个时期。
“海外的单子不接不行,接了又没什么利润。”面包小了,牛奶淡了。这是当下人民电器出口贸易的写照。2008年金融危机后,整个欧美市场到现在都没有恢复元气,“市场低迷,人民币又不断升值,虽然我们自身也在想办法,比如和客户制定价格浮动机制,借用理财工具等,但这些努力效果并不大。”
从汇改启动到2008年,人民币对主要国家货币呈现走强状态,其中对美元汇率呈现逐步小幅上扬态势,相继于2006年5月“破8”,2008年4月“破7”。叶向宇告诉记者,也许“破6”就在眼前。
另一位浙商姜益民告诉记者,“以前1美金的销售有5毛钱的利润,现在也许只有2毛。” 姜益民认为,人民币升值逆转可能性不大,“企业很难规避这个风险,只能缩减出口规模。”
境外游更合算了
2009年,田菲走进了韩国庆熙大学。这两年她发现,在她上学的韩国明洞一片,随处都可以听见中文,免税店基本上被中国人包围,免税店还特意配有中文翻译。中文广播,中文广告,中文网页也越来越多,中国银联卡前几年开始也可以在韩国使用,“如果只是看人,你基本感觉不到这是在韩国。”
在庆熙大学,中国留学生占了相当比例。田菲的学长告诉她,2005年,人民币对韩元差不多是1∶130,而现在则稳定在1∶180。“如果没有奖学金,在这里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是15万人民币一年,而八年前,这些费用加起来应该是20万左右。”
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对韩元一度冲上了1∶200。很多留学生像田菲一样,趁这个机会大换了一票。“现在留学的性价比,和之前相比高了许多。”
性价比更高的是境外游。3000元,就可以去韩国玩一趟了。田菲觉得这个价格是连工薪阶层都负担得起的,“几年前境外游感觉还很奢侈,现在很寻常了。”
来自省旅游局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省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者人数为22.94万人,到了2012年,全省有组织出境游客160.6万人次,呈爆发式增长。这和人民币持续升值带来的推动密不可分,在杭州某旅游公司负责海外市场的张小姐直言,很多人境外游就是冲着购物去的,以一单1000美元的奢侈品为例,2005年购买,需要支付8110元人民币;而现在同样标价的包只需支出6132元就够了,省下近2000元。
以升级应对升值
国人享受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财富效应,但曾经为中国积累大量外汇的出口企业却面临着生存危机。两者都在调整,前者为更好地配置资源,后者为更好地活下去。
田菲身边出现了“炒美族”。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发改委随即表示明年将出台具体政策。这意味着,普通百姓也可以完成个人资产配置的全球化。在外汇管制逐步放开后,已经有不少精明的股民投身“美股”以躲开大起大落的A股市场。
叶向宇早就厌烦了跟在汇率后亦步亦趋,“每天为了汇率疲于奔命,还不如事先做好调整。” 叶向宇最近忙着在海外设厂。“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我们会选点,和当地的合作伙伴一起做一些本地化的尝试。”人民币升值时,这也是一个走出去的时机。
随着人民币升值成为常态,不少浙江企业通过自身调适,这几年的日子已经不那么煎熬。一些有实力的企业都开始建立海外生产基地,以降低人民币升值影响,同时利用人民币升值创造海外投资机遇。还有一些企业选择外贸转型,降低出口比重,花大力气拓展国内市场,这也是姜益民正在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