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农行宁夏分行不断创新 农户小贷余额达22.3亿

2013年07月30日 14: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一张小小的银行卡,竟然成为北京大学MBA教学的经典案例。

  这个被称为“农业产业化专用卡”的银行卡,是农业银行宁夏分行专为宁夏灵汉渔业联合社量身定做的。由于采用“渔农贷款、龙头担保、专款专用、体内循环”的资金封闭式运行模式,使得农民获取、使用贷款变得更加便捷。

  “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我们对特殊号段的银行卡功能进行了锁定。”农行宁夏分行行长张树彬向《农村金融时报》记者解释说。看似轻松的话语,背后却隐含着他和他的团队在金融服务“三农”事业方面的不倦探索。“农行支持‘三农’发展不是权宜之计,不能走老路,必须要创新。”

  正是像“农业产业化专用卡”这类创新产品的不断涌现,让农行宁夏分行服务“三农”的技术含量有了质的提升,2012年在农行系统“三农”金融业务综合排名中名列首位。今年上半年他们继续保持这一优势,其中农户小额贷款余额达到22.3亿元,比农行改制前的2008年翻了两番。

  封闭运行有奇效

  肤色黑红的朱汉成,在宁夏这块土地上把渔业做得风声水起,有人称他为“西部鱼王”。

  作为灵汉渔业联合社董事长的朱汉成,的确对得起这一美称。他擅长养殖黄河鲤鱼、黄河鲶鱼等品种,统领的联合社会员有300多户,养殖水域达11.2万亩,年产2.6万吨鱼,产值1.6亿元以上。不仅在宁夏,周边甘肃、陕西、内蒙古、西藏等地的20多家批发市场都在销售他们的“灵汉鱼”。

  朱汉成和他的事业能够跨越式发展,与农行“农业产业化专用卡”的横空出世密切相关。

  当联合社的社员们急于扩大养殖、不再满足每户2万元的贷款额度时,相关的制度规定也让农行宁夏分行的信贷员们陷入了窘境。为了突破现有章程,他们突发奇想,为何不将贷款封闭运行,要让渔农“看不到钱、用得上钱、还得起钱”。

  于是,经过精心设计,专属于这家联合社社员的“农业产业化专用卡”面世。在灵汉实业有限公司提供担保的前提下,农行宁夏分行经过精密测算,向联合社社员发放15万元至100万元不等的贷款。这笔钱不是直接送到农民手里,而是打入从农行总行专门申请来的一批特殊号段借记卡上。

  农行将这一号段里卡的功能进行了锁定,专用卡不能取款,只能在当地农行营业网点和POS机上转账,用来购买鱼苗、饲料等,所养的鱼由联社统一销售。销售资金回笼后会立刻转到专用卡上,保证能按时还款。

  至2013年6月末,农行宁夏分行先后向70户渔农累计发放贷款0.94亿元,社员亩均收入达7000元。在这种模式的运作下,“灵汉鱼”事业变得更加肥美。

  “信贷资金封闭运行的新型贷款管理模式,既解决了农户贷款缺少抵押物而受到贷款额度限制的瓶颈问题,也有效保证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农行宁夏分行副行长祝振华这样评价他们的这一得意之作。

  最终受益者当属众多的渔农。在绵延不断的养鱼池畔,渔农乔屹峰告诉记者,他家有400亩的鱼塘,这几年每年都从农行贷款100万元用于养鱼。问及他去年赚了多少钱,他含糊地说:“大约50来万吧。”

  显然,乔屹峰们已经依靠养鱼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枸杞品牌分外红

  来到中宁县,正值枸杞成熟采摘的季节,遍地的枸杞仿佛让人置身于一片火红的海洋。

  提起宁夏的特产,很多人会想到枸杞,而中宁正是中国枸杞的原产地。走进中宁枸杞交易中心,这里的交易已经接近尾声,原来这里每天凌晨4点多买卖就已经开始了。这座现代化的枸杞交易市场,就是农行向中杞集团贷款9000万元建设的。交易中心的建成,为当地枸杞产业发展提升了新的空间。

  如何帮助农民尽快致富,农行宁夏分行将目光瞄准了做大做强枸杞这样的特色产业上。

  由于规模化种植和深加工不够,宁夏枸杞产业一直徘徊不前,经济效益没有得到完全释放。针对这种情况,农行宁夏分行从产业链高端切入,重点支持枸杞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同时,向产业链上游延伸,积极支持枸杞商城、枸杞专业批发集散市场发展,打造龙头企业稳定的供应链。

  在此基础上,再由专业市场与农户签订种植和销售合同,为农户贷款提供担保等,带动产业链末端农户和小微企业发展,从而将枸杞产业链条的每个环节都纳入“资金运行网”,实现枸杞从种植、收购、加工到物流的全产业链服务。截至2013年6月末,该行已发放贷款17.7亿元,支持“宁夏红”、“百瑞源”、“早康”等一大批枸杞品牌发展。

  在红枸杞商贸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不少当地枸杞商会成员正忙碌着。31岁的杨华是中宁县新堡镇盖湾村的农民,他在这里租了一间厂房,对枸杞进行加工。

  杨华不仅自己种了4亩枸杞,还从事枸杞的收购以及筛选、色选等初加工,每年加工量有400吨。为了有充足的资金收购枸杞,他先和三个朋友做了三户联保,然后由枸杞商会担保,将不低于贷款金额10%的保证金存入专户。现在,他已连续两年得到农行100万元贷款。

  有了资金作后盾,小伙子的枸杞事业越做越大,还雇了7个人来帮忙。“农行贷款利息低,还款都是刷卡转账,不用现金。转账电话就在这里,很方便,没有人到期不还的。”他的话很朴实,也令人信服。

  这种“合作社基金+龙头企业+商户”的组合贷款模式,极大地促进了中宁枸杞产业的发展。“宁夏枸杞这张名片越来越响亮,这里也有我们农业银行的一份功劳。”农行宁夏分行三农金融部总经理张景武对此十分自豪。

  金融服务全方位

  在实施股份制改造后,农行把服务“三农”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职责,对“三农”事业给予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在宁夏,他们已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从房地产行业转战奶牛养殖的金宇浩兴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金荣华没有想到,农行对他发放贷款提出的苛刻要求,是必须对生产工艺设计进行改造。

  农行宁夏分行对金宇公司在吴忠投资从事奶牛养殖高度关注,但是在接到他们贷款申请到现场考察后发现,公司生产功能规划、流程设计不太合理,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考虑到贷款的回收期,他们建议金宇公司对现有规划进行改造。

  “刚开始觉得农行是否故意在找我们的麻烦?”金荣华对农行的建议十分不理解,但是仔细研究后他感到,农行的建议十分中肯,可以大大减少生产成本。“比如对牛粪的处理,原先的设计就有欠缺,没有专门的通道,这样对奶牛的防疫不利。”

  农行的专业水平和真诚打动了这位年轻的投资者。他们立即更换设计单位,重新进行规划。尽管建设进度受到延迟,金荣华反而对农行充满了敬意,3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用起来也更加谨慎。

  一个合理化建议提升了养殖场的技术标准。一个驻村服务点的设立,则让中卫的瓜农们没有了交易结算的烦恼。

  刚刚进入硒砂瓜的收购季节,李博就从中卫兴仁支行来到偏僻的镇景庄村。这里有农行设立的金融服务点,专门为瓜农提供结算服务。

  在村委会一间房屋内,记者看到了五张行军床。李博和他的伙伴们在这里要驻扎3个月,这对一个27岁的年轻人来讲的确是一次残酷的考验。

  硒砂瓜被誉为“石头缝里长出的珍品西瓜”,由于中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硒砂瓜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因为地处偏远山区,交通和通讯条件较差,最初都是现金交易,给客商、瓜农都带来很多不便。

  针对硒砂瓜交易结算难的问题,农行宁夏中卫支行推出了“服务宣传小组+惠农通金融服务点+结算服务专柜”的金融服务方式。他们在主要交易地设立20多个服务点,农行员工带着移动POS机等器具,在田间地头为硒砂瓜交易提供服务。

  服务站的设立改善了当地农村金融服务和消费需求,有效解决了“硒砂瓜”交易结算难题,既方便了农户、客商资金结算,又解决了现金支付的各种风险。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则是农行员工付出的辛劳。

  统计数字显示,农行宁夏分行发行的惠农卡已经覆盖全区89%的乡镇和58%的农户,60%以上的行政村也用上了支付结算机具。对于宁夏这样的西部地区而言,如此的业绩当属不易,同时也促使农行人正在向着进一步提高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面的目标而努力。(农村金融时报 王智)


(责任编辑:蒋柠潞)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