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8月1日上午举行新闻吹风会,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针对“在今后如何更好地处理稳增长和促改革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上谈了自己的理解。
王一鸣介绍说,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中国经历过三次比较大的上升,这三次上升都是跟改革分不开的。而这三次较大的上升,每一次都推动者中国经济的大的发展。同时,最后一次的改革也带来了中国经济的一次强劲的上升,一直延续到2007年。“其实经济的这种增长和改革从过去三十多年的进程来看,它始终是相互联系在一起,没有改革就很难有增长的动力。”
王一鸣认为,当前要处理好发展的速度、改革的力度和社会可承受度的关系,更要把握好相互之间的关系,改革需要推进,但也要把握好度。
当谈到当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瓶颈的表现时,他说,“生产要素还没有完全市场化,有些领域还存在着双轨制。比如资金市场,国有商业银行是实行国家基准利率,另外还有一块是影子银行,是市场的利率。再有是土地,农村土地怎么样更好地流转起来,使要素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要明晰产权,才能交易、流转。再如城乡劳动力市场如何能更好地有效运转,与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密不可分。生产要素怎么样进一步市场化,包括怎么样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的作用,这就需要推进政府的简政放权。”
王一鸣表示,改革确实涉及到利益调整的问题,利益结构的复杂性,使得改革的难度大大增加。如何平衡这种利益关系,就要以增量利益带动存量利益的调整,新增的利益一定要遵循公平的改革,增量的改革倒逼存量的改革。“增量带存量,通过增量来引导、示范,然后倒逼存量的相应调整,这样就会提高社会的缓冲度,改革和社会的可承受度更好地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