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11月浙江世宝上市后,A股市场新股发行(IPO)暂停时间已达9个月,何时才能重启牵动着市场各方的神经。在7月2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对此作出最新的表态称:“关于IPO重启时间,目前没有新的进展。”
尽管如此,IPO重启“又闻楼梯响”,已足可令患上“融资恐惧症”的A股市场承压。7月份,上证综指始终围绕2000点上下徘徊,并在月底再度破位下行,IPO重启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压力因素之一。
监管层也已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有业内人士称,IPO迟迟未开闸,除了一些技术性因素外,还因为证监会正酝酿出台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及措施,这些制度和措施将在客观上能够对冲IPO开闸后对股市形成的负面影响,而重启时间可能要延迟到今年三季度末甚至四季度。
若果真如此,本次IPO暂停期或有望冲击“史上最长”。回顾以往历次IPO暂停,时间最长的为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长达一年;其次是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暂停了9个月。
如此长的IPO暂停期,也成了监管部门深化IPO改革的绝佳窗口期。今年以来,证监会就启动了新一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并于6月7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
据了解,目前证监会正根据此前征求意见阶段收到的2450份回复修订落实正式的指导意见。与此同时,《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信息披露规定》、《保荐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也在抓紧修订中。未来承销办法会做非常大的调整,包括如何询价、谁能询价等都将有详细规定。我们期望,这些即将出台的规定都将有助于融资这一证券市场基本功能的发挥,都将有助于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平衡IPO过程中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利益安排。
实际上,从长远的视角看,科学、合理、平衡的IPO制度设计才是对IPO重启“利空”最有力的对冲。从改良资本市场的层次上看,市场恐惧的并非仅仅是IPO重启,更是在乎以何种方式重启。如果仅满足于对原有规章的修修补补,不对旧有痼疾痛下猛药,利益失衡和估值扭曲依然持续,市场的失望情绪恐难扭转。
再回到本次IPO重启。本轮重启IPO程序的基本条件是,已过会的83家企业一要将上半年经营数据及时补充,且最新一季的财务数据满足发行条件;二要根据即将出炉的新股发行制度的有关要求,补充和制作有关材料。
企业完成上述两项要求,证监会才会根据整体情况择机下发IPO发行批文。
此外至少要等到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正式稿公布后,IPO才能重启。
一般来说,IPO重启会引起市场的恐慌心理,担心新股发行会使得大量资金流入一级市场,导致股市大跌。但从A股历史上曾有过8次IPO的暂停和7次重启的市场表现来看,这些都难以改变市场原有的趋势,而只是市场加速上涨或者加速下跌的触发因素。
不过,近几个月以来,IPO重启预期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在指数上得到了反映。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上证所的A股平均市盈率为10.24倍,居于历史低位。一般说来,如此低位上,监管层出台提振股市措施的概率较平常为高。
而且,2010年9月以来,通过再融资方式发行股票的比例就已高于首次公开发行,因此预期IPO的重启应该是渐进式的,占二级市场的融资规模较低。
此外,记者从接近监管层的人士获悉,未来监管层将进一步提高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额度,审批及投资限制也将逐步放开,以大量引入境外资金为股市提供“活水”,提升市场对资金利好预期,这也将有助于缓解IPO开闸所带来的资金需求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