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上半年净利微增1.5% 中国移动抢食移动互联网“肥肉”

2013年08月16日 07:31   来源:每经网-每日经济新闻   

  昨日(8月15日),中国移动发布2013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2013年上半年,中国移动营业收入3031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无线上网业务继续暴增,收入达到474亿元,同比增长62.2%,占通信服务收入比重达到16.6%。

  但业内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移动正面临一个无奈和尴尬的局面——增量不增收。中国移动流量暴增背后,以微信为代表的OTT业务在为中国移动带来更多流量收入的同时,也对中国移动的传统业务造成了不小的冲击。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净利润631亿元,同比微增1.5%。

  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总经理杭国强在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表示,移动流量的爆发增长对运营商来讲是机遇和挑战并存,运营商不得不在新形势中转型。中国移动的转型,在渠道层面,把带有中国移动的应用内容放在第三方渠道销售,形成分成;在业务方面,重点推灵犀语音助手和彩云两大移动互联网应用;此外,还将大力推进4G网络及发掘用户大数据。

  无线上网收入比重持续增长

  中报显示,中国移动上半年无线上网业务收入达到4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2.2%,占通信服务收入比重达到16.6%。

  而在过去两年间,中国移动的无线上网业务就保持了100%以上的增长。中国移动2012年年报显示,无线上网业务流量比上年增长187.6%,收入同比增长53.6%。2011年无线上网业务流量累计3614亿MB,同比增长152.1%。

  这使中国移动的收入结构进一步变化。去年年底,中国移动的无线上网收入占通信服务收入比重达到12.2%,而上半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到16.6%。

  中国移动在中报中表示,流量增长强劲,已经成为中移动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移动流量暴增的背景是,移动互联网在国内发展迅猛。据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2012年6月开始,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首次超过台式电脑数量(3.80亿)。手机正式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

  昨日,在2013年中国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移动互联网基地总经理杭国强表示,移动流量的爆发式增长背后的根源有两个,一是智能终端的创新和发展,二是全球运营商的推动。

  语音、短信业务遭大量分流

  居安思危。在中国移动的中报中,该公司也首次提到了OTT业务对传统通信业务的冲击和影响进一步体现。在中国移动流量增长的同时,其传统的主营业务语音和短信都在下降。

  “流量业务的增长速度赶不上语音和短信业务的下降,虽然语音业务在总量上是保持增长,但是单个用户的使用量在下降,短信业务的拐点也将出现。”通信专家付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现在中国移动业绩的增长其实还是靠用户数量的增加。

  据中国移动2012年年报,公司语音业务税前营业利润为1505.2亿元,较2011年倒退了0.5%。这是近10年来,中国移动核心业务利润首度出现下降。而且,语音业务占中移动全部营收比重一直在下降,2010年为70.8%,2011年为69%,2012年为65.7%。

  而短信业务更是下降严重。2011年,中国移动的短信和彩信业务收入首次出现下降。

  “中移动为什么要和腾讯剑拔弩张,原因就是流量增长很多,但是赚得并不多。而且微信等OTT业务还大量占用中国移动网络信道。中国移动的这个尴尬和酸楚是非常明显的。”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易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一位联通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因为中国移动规模大,相对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而言,OTT对移动产生的影响更大,所以中国移动在对待OTT上态度强硬。

  杭国强在互联网大会上举了一个例子:天气预报。向用户每天发一条短信,每个月收两块钱,仅一个省份就是过亿元的收入。但是,免费天气业务的出现,让移动的收入明显受到冲击。

  今年6月份,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互联网业务的异质替代作用凸显,不仅对短信、彩信等增值业务形成替代效应,而且大量分流了语音业务。

  布局移动互联网

  奚国华曾公开表示,运营商要考虑用什么样的网络和终端去应对流量增长,建立什么样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以尽快实现从语音经营向流量经营的转变。

  在互联网大会上,杭国强表示,中国移动未来在业务方面重点布局两个产品,一个是灵犀语音助手,一个是彩云云存储应用。

  而在渠道方面,中移动和近40家渠道形成新的合作模式,把带有中国移动应用类计费能力的应用内容放到第三方渠道上进行销售,和渠道及开发商形成三方分成,形成良性循环。此外,中国移动还将加强对大规模的用户数据进行挖掘。

  不过通信专家项立刚对记者表示,互联网企业做OTT业务本来已经冲击中国移动自身业务,这时候自己再做,等于左右互博,解决不了的话,中国移动很难真正走上互联网道路。


(责任编辑:邢晓宇)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