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滚动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美股连跌两周 诺安收益不动产等3只地产QDII基金跌幅居前

2013年08月19日 07:26   来源:中国经济网   

  有基金经理称,未来美联储退出QE3靴子落地,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消除后,美股或迎来新一轮上涨 

  上周五美国股市继续收跌,连续第二周收出阴线。主投美股的基金也难逃下跌的命运。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显示,上周有数据统计的85只QDII基金中,24只出现负收益,其中的17只投资美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超过30%。而美股两周连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房地产基金,鹏华美国房地产、诺安全球收益不动产和嘉实全球房地产排名QDII基金跌幅榜前三。

  广发美国房地产基金的基金经理邱炜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采访时称,美股创下近两个月来最大跌幅,美国国债收益率则达到了两年高点。投资者担心国债利率上涨引发房贷上涨,恐慌情绪引发房地产相关市场的下跌,但美股近期的回调反而是国内投资人介入美股市场的好机会。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提振,普通老百姓收入的提高,房贷利率不再成为主导房地产市场的因素。

  上海某基金公司国际业务部人士则称美联储退出QE3靴子落地,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消除了,美股或迎来新一轮的上涨。

  美股上周继续收跌

  17只超配基金负收益

  上周四,受到最新公布的通胀和就业数据刺激,美联储退出QE3担忧再次主导华尔街,美股创下近两个月来最大跌幅,美国国债收益率则来到两年高点。而最新调查显示,华尔街经济学家对于美联储将在9月份启动QE退出的预期进一步升温。

  《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显示,上周有数据统计的85只QDII基金中,24只出现负收益。需要注意的是,24只基金中有17只投资美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超过30%。

  其中,二季度末华宝兴业标普油气、博时标普500和大成标普500等权重3只基金投资美股占基金资产净值比排名QDII基金前三,分别为95.32%、94.84%和93.1%。上周,3只基金单位净值一周分别下跌1.7%、1.69%和1.85%。此外, 主要投资美国房地产的3只基金,鹏华美国房地产、诺安全球收益不动产和嘉实全球房地产一周下跌3.45%、3.39%和2.93%,成为上周跌幅排名前三位的基金。

  但是,其他的因素也对美股市场产生了影响。密歇根大学和汤森路透16日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自上月高点意外下跌。此前,一些领先零售商曾报告消费性支出谨慎。数据显示,美国8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跌至80.0,7月终值为85.1。此前,MarketWatch调查经济学家曾预计,8月该指数应为85.1。

  地产QDII基金跌幅最大

  基金经理称介入机会来临

  美股已经连跌两周了,超配美股的基金今年获得的正收益也有所回吐。华宝兴业标普油气、博时标普500、大成标普500等权重和长信标普100等权重等基金截至8月2日,今年以来回报率分别为13.85%、18.49%、19.4%和16.75%,截至上周末,4只基金回报率分别缩至10.26%、15.05%、16.12%和13.64%。

  上海某基金公司国际业务部人士在接受《证券日报》新闻部记者采访时称,美联储退出QE3反而证明了美国经济正在逐步恢复。最新出炉的经济数据显示,首次申请失业金人数创下了2007以来的新低,这也说明了经济恢复已经相当不错。

  对于接下来美股的走势,上述人士表示很有信心:“可以说,美联储退出QE3靴子落地,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消除了,美股或迎来新的一轮上涨。”

  而美股两周连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房地产基金,鹏华美国房地产、诺安全球收益不动产和嘉实全球房地产排名下跌前三位,单位净值两周分别下跌4.18%、3.95%和3.22%,成为同期市场上跌幅最大的QDII基金。

  广发美国房地产基金的基金经理邱炜在接受《证券日报》基金新闻部记者采访时称,伴随着美股创下近两个月来最大跌幅,美国国债收益率则达到了两年高点。投资者担心国债利率上涨引发房贷上涨,恐慌情绪引发房地产相关市场的下跌。

  但是邱伟则认为,美股近期的回调反而是国内投资人介入美股市场的好机会。随着美国经济的不断提振,普通老百姓收入的提高,房贷利率不再成为主导房地产市场的因素。他举例2006年,房贷利率达到了6%,房产交易远比现在火爆,而房贷利率从去年的3%上升到4%,成本仅仅提高1%,但房价一年增长1%不成问题。(证券日报 陈 霖)


(责任编辑:蒋柠潞)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上市全观察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