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部分银行尤其是商业银行普遍上调部分存款利率,有的银行存款利率甚至“一浮到顶”,达到去年央行所规定存款利率上浮的最高限度,声势浩大的银行利率“价格战”悄然打响。引发这场“价格战”的原因是什么?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还有多远?
尽管存款利率的“靴子”还未落地,但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多家银行新一轮揽储的“战火”已经燃起。
近期,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和平安银行等部分银行上调了中长期存款利率,对2年期、3年期和5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采取上浮到顶的政策,即在央行基准利率基础上再上浮10%。
分析人士表示,银行间争相上调存款利率,主要是银行现金流比以前偏紧,以及对利率市场化后利率上调的预期。银行上调存款利率,推出不同的存款利率政策,有助于利率朝符合市场状况的方向发展。
存款利率“一浮到顶”
“存款利率上浮了10%,一直到9月30日都按这一标准办理。”记者在光大银行北京某支行了解到,主要是定期存款的利率发生了变化,整存整取从3个月到5年均上浮10%,其中2~5年起存金额为3万元。
去年7月26日,央行发布规定,存款上浮利率的上限正是10%,即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10%。光大银行的此次上浮可谓“一浮到顶”。“一浮到顶”的银行不仅有光大银行一家,银行间的存款利率“价格战”悄然打响。据报道,南京银行、平安银行、交通银行、宁波银行、广发银行均已实行力度不等的存款上浮。
渣打银行宏观经济师李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并不是银行第一次上调存款利率,从央行去年6月和7月调整利率政策之后,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均出现过银行上调存款利率之事。
“此次利率上调主要有两大原因。”李炜表示,一是银行在经历6月“钱荒”之后,对现金流仍然心有余悸,而且上半年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位回落也预示银行需要补充现金流;二是随着央行对贷款利率“下限”放开等举动,银行对利率市场化的预期增强,“利率长期低于市场水平,如果市场化之后,利率肯定要上浮”。李炜说,先上浮的银行可以揽更多储,培养更多客户。
的确,此次银行存款利率上调之后,对储户更具吸引力。就光大银行而言,3个月、半年、1年、2年、3年、5年的存款利率分别由2.86%、3.08%、3.3%、3.75%、4.25%、4.75%上调为3.146%、3.388%、3.63%、4.125%、4.675%、5.225%。如果储户需要存10万元人民币,1年、2年、3年、5年的整存整取利息则分别由3300元、7500元、12750元、23750元增加至3630元、8250元、14025元、26125元,利息分别增加了330元、750元、1275元、2375元。
自下而上推动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改革,将自下而上逐步放开。”李炜说。
7月20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限全面放开,激起了市场对利率市场化的火热期盼,存款利率被认为是通往利率市场化道路的最后一关。
中国银行宏观经济研究主管、《国际金融研究》常务副主编温彬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央行一直没有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是担心银行间争相揽储,甚至导致无序竞争,造成流动性风险和银行倒闭风险等。
分析人士指出,贷款利率放开,加上利率市场化预期等因素,增加了银行的生存压力。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关,可能将由市场来主导,从存款利率上破题,自下而上地推动改革。
据观察,在此轮银行存款利率“价格战”中,多数银行的存款利率上调都限定在一段时间内,属阶段性上调。而且,各个银行利率政策差异化在拉大:比如对起存金额的要求各不相同,不同银行对不同存款限期的利率上调幅度各不相同,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小银行的举动各不相同,城商行和中小银行等大幅上调存款利率,而五大国有银行则只对1年期定存利率上浮约8%,其他中长期定存利率保持基准。
温彬表示,虽然此次银行利率开打“价格战”未必是利率市场化的标志性事件,但为银行托底的举措——存款保险制度呼之欲出,利率市场化的脚步越来越近。不过,温彬表示,根据欧美经验,比利率“价格战”更重要的是逐步简化存贷款期限结构,取消1年期、2年期、3年期等限制,让存款定价更充分地反映市场需求。“在这些基本改革完成之后,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具体推出时间,还需要根据宏观经济环境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