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高岳
★这起引发证券市场“地震”的恶性事件,暴露出光大证券的内控制度不健全,也说明交易所的生成系统及预警存在缺陷,同时反映出我国证券市场里股票的结构不合理
8月16日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的爆发,在证券市场上引发了一场“地震”。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桩恶性事件,给监管者又带来什么样的严峻挑战?这是当下亟需搞清楚的问题。
234亿大单呼啸而出
8月16日11时5分,上证综指突然上涨5.96%,中石油、中石化、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等权重股均触及涨停。中国证监会立即组织上海证监局、上海证券交易所、中国登记结算公司、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进行应急处置和核查,发现问题出在光大证券自营账户上。
证监会在昨日发出的最新通报中指出,初步核查,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被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交所,累计申报买入234亿元,实际成交72.7亿元。同日,光大证券将18.5亿元股票转化为ETF卖出,并卖空7130手股指期货合约。
光大证券昨日晚间举行新闻发布会,还原了8月16日的操作,称是订单执行系统出了问题,没有人想做70亿元,只想做8000万元,但两个系统出错,资金冲了出去,自动生成。原因是,11时2分下单之后在150秒内未得到回报反馈,就重复下单,导致大量产生。当时就懵了,立即做空股指期货,最大限度减少风险,是个本能反应。
证监会发言人表示,依据有关法规,8月16日全天股市交易成交有效。核查中尚未发现人为操作差错,但光大证券该项业务内部控制存在明显缺陷,信息系统管理问题较多。并称,此次事件是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以来的首例,是一起极端个别事件,决定对光大证券正式立案调查。
券商内控制度不健全
有知情人士透露,光大证券这一策略交易系统是今年3月开发,7月才上线,为高频交易程序。“程序本身的问题触发后,自动下单,停都停不住,最后是拔了电源”。
对于光大证券发生这样的“乌龙指”事件,许多业内人士表示不理解。有券商老总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数百亿元的指令进入交易系统后,后台竟没有自动控制而长驱直入进入交易主机,真不知道光大证券交易系统是怎么上线的?内控合规部门的人都在做什么?
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无论是证监会的初步结论,还是光大证券自己所查,均是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出现问题,证监会也认为是系统存在缺陷所致。但是,光大证券的内控制度不健全,难辞其咎。
北京律师张远忠称,发生这样的事件说明券商内控制度还需要加强,不仅在订单生成系统和执行系统的技术层面,需要技术成熟的交易系统,而且在内部控制方面,也须其他各个环节把关,至少在订单生成前,合规部门对于将要发出的订单,应有必要的审查环节。事件发生后,光大董事会秘书竟对此事一无所知。
张远忠强调,现在券商内部有很多资管业务,不少券商还是某金融集团控股子公司,集团同时还拥有期货公司、商业银行等,因此,一定要在券商内部以及券商与其他子公司之间建立隔离墙,切实防范风险,避免类似“乌龙指”事件再次发生。
交易所预警机制存缺陷
据知情人透露,8月16日,当光大证券的人反应过来出了问题打电话去问交易所时,集中竞价撮合早就成交很多了。
张远忠称,对于一个230亿元的订单,当然光大证券并没有真正拿出230亿元,但现有的交易制度使得券商可以报出这个订单,而交易所的系统竟能毫无辨别地自动生成,以致酿成这样的恶性事件,引发证券市场“地震”,至少也说明交易所的生成系统及预警存在缺陷。
有券商老总称,理论上说,不要讲200亿元的申报买单,就是2000亿元的也能报到交易所。交易所并没有机制去核实券商有没有钱。
因此在此事件中,交易所有两个机制需要健全。其一是生成系统。对于特别大单,几百亿上千亿的大单,如果在生成时能够限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范围内,就可避免出现大的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尹中立撰文介绍,近年全球股市不断出现错盘事件,各交易所因此进行了交易机制上的修改,设置了防控机制。如港交所对报价畸高或超低、数量过大的报价,交易系统都自动警示,要求交易员复核。
其二就是预警系统。一旦发现不寻常的订单,交易所应立即发布公告,暂停其股票交易,然后再向其核实,由其发布公告。
在光大证券事件中,根据证监会的通报,上交所、中登公司、上海证监局等也在第一时间去核查,但这些机构是先向光大证券问询,然后才发布公告,而不是根据自身的预警系统第一时间发布预警,以致光大证券直到下午两点才发布公告,称系统在上午出现了问题。如果是交易所第一时间发布公告,将不致使股票市场大批投资者在股价突涨不知缘由的情况下,纷纷跟进,期货投资者做错误决策,投资者遭遇股市、期市双重绞杀。
正是由于光大证券发布公告在后,出现问题在先,在投资者损失时自己却悄悄采取补救措施,市场指责其有内幕交易之嫌。
证券律师杨兆全就直言,光大证券涉嫌三宗罪:巨量买单造成市场大幅波动,涉嫌操纵市场;事发后,董秘称系统没问题,涉嫌虚假陈述,误导投资者;在信息未公布前,买入看空指数,涉嫌内幕交易。
市场分析师预判不靠谱
分析师一向以对市场大势的分析和判断精准受投资者青睐,但在这次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中,许多知名分析师“中枪”。
8月16日,在多只权重股忽然集体涨停之时,很多投资者怀疑是不是自己的电脑出了问题。但分析师毕竟头脑灵活得多,他们很快意识到,有“大事”将要发生了。
知名财经评论家吴国平称,权重股如此暴动,可能代表的是国家资金的一种躁动,背后意图绝对不简单,真正的大行情一触即发,称“这肯定不是‘乌龙指’,也不是拉高出货”,是一种刻意试探攻击动作,它代表了国家资金的一种意图。
也有分析师称,大盘异动绝对不是“乌龙指”,最近一定有重大政策出台。
就连一向对大势判断比较精准的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当日中午也表示,两市权重股暴涨意义非同寻常,在11点15分之后,上证指数、沪深300指数再次重拾升势时,李大霄称,预计管理层将出政策利好,A股或开启新一轮牛市。
分析师之所以出现判断上的错误,一方面说明,交易所及时发布公告,尽早让信息大白于天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一向被人们尊敬的分析师,在大盘异动时,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去判断,向市场传递了不负责任的信息,致使投资者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张远忠称,在中国宝安石墨矿事件中,为数不少的分析师发布不实研究报告,未被追究法律责任,是否向分析师传递了一种错误信息:随便下结论做预测,就是错了也可不负责任。
究竟如何让分析师回归理性作出专业判断,而不是随意预测轻易下结论,监管层亦应有所作为。
股指设计存重大缺陷
一个成交70亿元的大单,就将上证综指直接拉升近百点,中国银行、两桶油等权重股纷纷接近涨停。中国股市股票指数也太容易被操纵了。
这是此事件发生后,许多人的担心。
尹中立称,光大证券的70亿元资金让22万亿市值的股票市场瞬间上涨超过5%,可见股票指数是十分容易操纵的。这样的缺陷被投机者利用,可以在股指期货上获取暴利。这暴露出我国证券市场里股票的结构不合理。
张远忠称,现在股指设计中,权重股占比过高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权重股中很多股票是不流通的。比如中石油、中国银行等股票,相当一部分股票不流通,股指应当反映市场中可流通股票的实际情况。以这样的权重股设计股指,根本不可能反映股市的实际情况,因此必须对现行股指成份股进行重新设计。
按尹中立的说法,就是应当修改不合理的指数计算方法,将实际上不流通的部分剔出指数的计算范围,这样就使指数期货的标的更科学。在沪深300指数的计算上的确考虑到了该因素,但综合指数的计算就没有考虑该因素,综合指数对投资者的影响远大于沪深300指数。
事实上,投资者在投资决策时,考虑最多的还是上证综合指数,一般不看深证指数,更不太关心沪深300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