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期,投资拉动经济的做法似乎再次被提上议程;目前已批准建轨道交通的城市达36个,投资将达4万亿元。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近日称,中国投资需求潜力依然巨大,支撑投资增长的基础比较稳固,全年投资有望保持稳定增长。他透露,下半年,国家将采取多方面措施,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离不开投资的增长,这一点毋庸置疑。中国进入快速工业化的进程不过30多年,尽管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跨越式发展,但距离真正的工业化、信息化的先进工业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因为,我们的原创技术和人才储备都显得捉襟见肘,这既是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同时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掣肘因素。所以,我们没有理由大量放弃中国在中低端制造业形成的工业优势,那是中国经过了30年积累、花费了巨大代价才获得的国际工业份额。
还是那句老话,我们当然要着力于经济的转型升值,当然要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但急不得,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我们必须意识到,转型升级是个艰苦卓绝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积累,而不存在“大跃进”的可能性。
转型升级同样需要投资。我们需要有质量、见效益的投资,但需要注意的是,投资所形成的资本构成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所以,我反对通过债务扩张推动投资增长。因为,中国是制造业为本的国家,制造业的负债能力远不及金融和服务业。所以,快速的债务扩张不可持续,只能使中国的财务安全迅速恶化。这是国际做空中国的势力最喜欢看到的结果。
我们必须意识到,债务扩张根本不支持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因为转型升级势必面对更多的新兴产业,让债务资本对应新兴产业是严重的资本错配。新兴产业的特征是初期规模小,没有历史财务数据,也没有足够规模的现金流,尽管成长性高,但未来的不确定性非常强,风险巨大。如果这样干,市场一定会怀疑未来的金融坏账会出现爆炸式增长,这将严重威胁中国的金融安全。
现实中就有这样的教训。中国股市16家上市银行,目前市盈率仅为5倍,为什么这么低?因为人们怀疑上一轮经济刺激过程中,银行隐性坏账在增长。真有那么多坏账吗?只要投资者怀疑就够了。
问题是谁来限制债务扩张?不用债务扩张又该用怎样的手段融资?笔者认为,地方政府投资同样应当注重财务质量,同样应当更加注重股权融资。地方政府应当把自己的优质资产拿出来与市场交换股权资本。其实,中国地方政府手中控制着大量优质资产,因为优质所以不愿意上市,不愿意被置于监管之下。
笔者担心,新一轮投资,不管出于怎样的考虑,不管理由何其充分,用债务扩张或降低中国整体财务安全的方法去换取“稳增长”,其结果一定是更大的不稳定。所以,中国要按市场经济的原则拉动经济、稳定经济,核心要素是有效提高中国的股权资本定价,说白了就是让股市涨起来,让企业更多地担当投资主体,从而增加中国经济的主动性增长动力,而不是没完没了地政府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