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泛鑫美女高管“跑路” 拷问保险中介乱象

2013年08月23日 07:50   来源:国际金融报   张颖 顾美娜

  编者按:8月22日早上9点刚过,2辆110警车停在了江苏路兆丰世贸大厦楼下,气氛一下子凝重起来。这幢看似再普通不过的办公楼是上海泛鑫保险代理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泛鑫”)江苏路营业部,也是“跑路”美女高管陈怡开始“庞氏骗局”的地方。

  随着8月19日陈怡被押解回国,这场骗局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这仅仅只是开始。紧随其后,针对保险中介行业的一场整肃风暴才要开始……

  现场探营,泛鑫“戒备森严”

  具体金额数量公司正在调查,退保客户肯定是有的,具体有多少不方便透露,公司正在统计

  陈怡“跑路”事件曝光后,《国际金融报》记者第一时间来到上海泛鑫江苏路营业部了解情况。刚出电梯,记者就被2个身形高大的保安拦住了去路,仔细盘问身份、到访意图以及相关证件。

  在得知记者的身份和采访要求后,其中一名保安直接拒绝,他说:“目前,公司运作一切正常,你来采访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秩序。”无奈之下,记者只得与保安打起“攻防战”,从26层搭乘电梯到19层,结果被守在办公室门口的保安发现;接着,记者又爬安全楼梯到了21楼和24楼办公室,依然有保安“严防死守”。

  再一次回到26层,已经过了半个小时。或许是被记者“死缠烂打”的精神打动,一个年纪较大的保安叹了口气说:“其实,你们在网上了解的情况大部分都是真的,总经理已经被抓了。”

  “那你们总经理‘跑路’的时候带走了多少钱?这两天是不是有很多人来退保?”眼见保安松了口,记者乘胜追击地问。

  保安想了想说:“具体金额数量公司正在调查,退保客户肯定是有的,具体有多少不方便透露,公司正在统计。”

  昨日,当《国际金融报》记者再次来到兆丰世贸大厦“探营”时,上海泛鑫门口的戒备更加森严。一位在19楼办公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事情并无太大进展,我们正在配合警方调查。”

  截至发稿,上海泛鑫各营业部门仍在正常营业。

  高管失踪,泛鑫“神话破灭”

  上海泛鑫最初只是一家从事财险业务代理、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性保险代理公司

  上海泛鑫一度成为中介行业的“神话”。2007年7月,上海泛鑫在崇明注册成立,最初只是一家从事财险业务代理、名不见经传的地方性保险代理公司。2009年,陈怡加盟上海泛鑫,次年,上海泛鑫江苏路营业部成立,公司业绩进入增长“快车道”。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保费收入1500余万元,2011年达1.5亿元,2012年就增长至近5亿元。而根据2012年全国保险中介市场报告,上海的保险代理机构共有115家,保险代理机构实现保费收入28.17亿元。显然2012年上海泛鑫近5亿元的保费收入占据寿险保费的近四成。

  就当所有人都认为上海泛鑫“神话”将延续下去的时候,网上一则“上海泛鑫美女高管携5亿元巨款外逃”的微博在坊间流传。随即,公安部证实,8月12日,上海公安局接到报案,上海泛鑫保险代理公司实际控制人陈怡涉嫌经济犯罪且已潜逃,上海公安局立案调查发现,陈怡案发前已潜逃境外。

  一夜之间,上海泛鑫的“神话”彻底破灭。上海保监局在调查后发布公告称:“在检查中发现上海泛鑫擅自销售自制的固定收益理财协议。”

  2份合同,“套钱游戏”发酵

  此次涉及的资金中,保险公司卷入不深,真正需要担心的是上海泛鑫的理财客户

  什么是自制固定收益理财协议?上海泛鑫是如何完成这个“套钱游戏”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自制固定收益理财协议是一个投资期限为365天,收益率为8%-10%,产品类型为保本保证收益理财计划。

  这个看似“划算”的高收益理财产品究竟哪里出了问题呢?记者了解到,上海泛鑫的客户手中通常拿着2份合同,一份是“理财产品客户协议书”,另一份是“保险合同”。一个购买了这个自制固定收益理财协议的客户告诉记者,自己只签署了“理财产品客户协议书”,另一份“保险合同”并不是由其本人签名。上海泛鑫在通过期缴变趸缴和与客户签署2份协议套取巨额现金。

  “上海泛鑫从保险公司收取较高的销售代理佣金,用这部分收入向消费者提供额外的收益,以吸引更多的新保单销售或者以客户名义购买新保单,这个大家都知道。”一位资深保险中介从业人员告诉记者,“通常,续期保费的佣金比例远低于首期保费的佣金,因此当客户资源枯竭时,泛鑫不能继续缴纳续期保费,就可能导致资金链出问题。”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运营模式在运转了2年后,最终以陈怡“跑路”被捕黯然收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保险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涉及的资金中,保险公司卷入不深,真正需要担心的是上海泛鑫的理财客户。不过,另一家保险公司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与上海泛鑫有合作的保险公司肯定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牵连,随着客户退保人数不断增加,这些保险公司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

  然而,这场“套钱游戏”仍在持续发酵。在陈怡被押解回国第二天,上海银监局和上海保监局召开会议,要求行业排查与上海泛鑫有关的交易。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确实存在个别银行理财经理私自推荐上海泛鑫产品的现象。

  监管之殇,中介“鱼龙混杂”

  要放弃以保费作为地方保监局成绩的评判标准,同时做好保险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唤起消费者对保险的真正需求

  “上海泛鑫事件已经超出了违规销售的范围,触犯刑法,涉嫌非法吸收公共存款和合同诈骗的可能性比较高。”北京中高盛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滨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

  李滨进一步指出,保险中介公司“鱼龙混杂”的局面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保险业对大众保险知识宣传普及力度以及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

  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中介收取高额手续费是行业的‘潜规则’,一些小型机构收取的费用大概在30%左右,一些大型中介机构收费则在70%-80%,像上海泛鑫这样收取100%-120%的只是个别现象。”

  这只是中介乱象的“冰山一角”。上述人士指出,上海泛鑫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目前部分保险中介机构的内控漏洞及存在已久的行业顽疾。随着整个保险行业对中介渠道依赖程度的越来越深,对这些顽疾和漏洞的治理整顿已经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上海泛鑫销售自制固定收益理财协议不是一朝一夕,监管部门难道没发现其中的问题?记者在翻阅保监会网站时发现:2013年2月20日,上海保监局曾给上海泛鑫开出过一张罚单,暴露出来的问题正是这次“庞氏骗局”的“缩影”。

  上海保监局指出:上海泛鑫从业人员在向投保人胡某介绍海康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海康“喜洋洋”两全保险(分红型)附加“喜洋洋公共交通意外伤害险”产品时,仅告知其该产品每年可以取得一定的收益,未说明该产品是保险产品,且有20年的缴费期限;在填写投保单时,上海泛鑫从业人员填写了投保单内容,并代投保人签名及代抄写了投保单上的38个字的风险提示;在对投保人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原件进行拍照后用电脑制作了投保所需的身份证和银行卡复印件。

  时任上海泛鑫代理代理总经理陈怡进行了调查笔录,最终根据《保险法》第一百七十三条的规定,上海泛鑫支付了1万元罚款。

  李滨认为,保险市场在监管运营规范化方面存在一定纰漏,目前保险业发展呈现一种不健康的态势,习惯将消费者对保险的需求错误引导到理财产品上,而忽略了对保险本质的需求。在李滨看来,“要放弃以保费作为地方保监局成绩的评判标准,同时做好保险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唤起消费者对保险的真正需求,从而促进中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就在上海泛鑫出事之后,各地保监局及各人身险公司都收到了一份来自保监会的紧急内部通知,要求对保险专业中介业务进行全面风险排查。记者了解到,本次排查预计于8月底结束,监管部门或将据此出台相关规则,对中介业务进行大规模、大范围的整顿清理。保费在短时间内增长迅速、客户回访成功率低等5种情况,成为风险排查的重点。


(责任编辑:韦伟)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