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基金公司热衷发展"副业" 非公募业务"飙车"埋隐患

2013年08月24日 07:56   来源:中国证券报   

  在公募基金业务增长乏力之时,非公募业务及时接棒,成为基金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

  来自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基金行业非公开募集资产达10432.1亿元,突破万亿元大关。而去年底,这一数字为7564.52亿元,意味着短短半年左右时间,基金行业的非公募业务增幅高达38%,增长速度可谓惊人。而在这种飙升的涨幅下,非公募业务资产规模在基金公司管理总资产中的比例也由20.88%提高到28.21%,虽暂时无法和公募业务比肩,但其发展势头却不容小觑。

  基金公司们热衷于发展非公募的“副业”,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主业”公募基金业务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尽管新基金数量以倍数增长,但基金公司们的资产管理规模却停滞不前,尽干些“赔本赚吆喝”的事情。需要资产管理规模,更需要利润增长来满足股东不停息的要求的基金公司们,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非公募业务这块“处女地”上,甩开膀子大干快上,专户产品、企业年金、社保乃至基金子公司们顿时空前繁荣。

  而对于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来说,将公司资源倾向于非公募业务,还有另一番“小九九”:公募业务发展遭遇瓶颈的同时,公募基金业务格局也已基本奠定,部分大中型基金公司近乎“垄断”了渠道资源,建立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并有充裕的资金和人才来夯实这种“垄断”地位,这令中小型基金公司根本不可能用传统手段来撼动大中型基金公司行业地位,有鉴于此,他们便提出了“弯道超车”的概念。所谓“弯道超车”,便是在大中型基金公司尚未建立起绝对优势的细分市场或其他领域,倾尽公司全力来发展相关业务,为自己拓展生存空间,获取一定的行业地位。而在不断尝试后,这些细分市场或其他领域渐渐聚焦于非公募业务,使得中小基金公司成为近年来发展非公募业务的最激进群体。

  种种迹象显示,非公募业务正成为部分基金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业内人士指出,在一定程度上比较,基金公司目前的利润增长来源主要是非公募业务,特别是专户业务。由于基金专户业务产品种类繁多,契约严格,主要针对高净值客户以及企业,收益性一般要高于公募产品,与此同时,由于没有银行的尾随佣金,基金专户产品的成本也相对较低,两相结合便为基金公司提供了性价比更高的收益。不仅如此,由于基金专户产品的发行制度较公募产品更为宽松,基金公司可以在这块领域自由布局,这也令基金公司有更多获取高收益的机会。

  而除了专户业务外,基金子公司今年以来的大踏步前进,也正成为基金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证监会已核准设立38家基金子公司,其管理账户368个,管理资产规模1500亿元,约占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的16%。由于基金子公司目前所从事的业务多有政策“红利”,其利润也较为丰厚,如果这种增长势头继续下去,未来或成为基金公司净利润的重要组成。

  非公募业务今年的“飙车”,让基金行业欣喜不已,但却引发了许多业内人士的担忧,尤其是在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爆发后,这种忧虑再上一个台阶。这种忧虑的根源,在于目前的政策环境下,非公募业务处于不透明状态,基金公司无需披露非公募业务的现状或发展的信息,外界往往只能通过公开报道获知其中的一鳞半爪,因此,人们并不知道目前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的风险控制状况,以及非公募业务运营是否合规。事实上,在基金专户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已经频频出现一些风险事件,但并未引起基金公司们的重视,一些基金公司的专户业务风控机制依旧薄弱。这令市场担心,未来是否会出现“量变到质变”的极端风险?

  而今年急速“飙车”的基金子公司业务,则更是成为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中最令人担忧的部分。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许多基金子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有意识地忽略风险而过度强调业务规模,其实已经埋下了很多隐患,未来风险爆发的影响力可以比照此前的信托产品。事实上,基金子公司的发展也不可能一直有政策‘东风’。要想持续经营、长期发展,基金子公司必须将完善风险控制提上日程,而且必须比信托和券商资管等有更严格的风控机制,否则,就会重蹈他们的覆辙。


(责任编辑:郑海斌)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