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切莫“妖魔化”创业板 需要正确理解

2013年08月26日 07:03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上周五(8月23日)市场走势颇具戏剧性,上证综指盘中出现一波快速下跌,随即企稳但全天收绿,创业板指虽然也出现波动却没有影响到创出阶段新高。创业板指不为主板所动让一些人难以理解。于是,一家财经媒体借用某券商策略研究员的话调侃创业板——“这是只‘妖孽’!”依笔者看来,创业板本不是“妖孽”,而是一些人看待创业板的心态而已:他们不能正确理解创业板,只好将之进行“妖魔化”处理。

  首先,应正确理解创业板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的作用。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的第七条为“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该条款还提出“适当放宽创业板对创新型、成长型企业的财务准入标准”。

  笔者认为,这项条款即是对资本市场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提出的更高要求,优化创业板的财务准入标准可以更好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金融支持。只有将创业板打造成为金融和科技的对接平台,才能化解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融资规模不足的现实问题。

  可以预见,创业板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肩负这一历史使命的创业板,受到资金的追捧是理所应当的,其估值和市盈率高一些也是完全合理的。

  其次,应正确认识创业板上市公司业绩与估值的关系。

  将创业板评为“妖孽”的理由有二:一是平均市盈率创出年内新高;二是在有可比数据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中,2012年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的有212家,占比约为61%,而今年该项数据仅为59%。另外,今年中报亏损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也较去年有所增加。

  从中国经济所处的特殊环境看,创业板上市公司集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股及主题投资于一身,有较高的估值是合理的。

  笔者以为,判断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企业财务指标在一定时期内是可以被弱化的。因为,投资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看的是预期,若过分强调当前的盈利能力,则有点本末倒置的嫌疑,不如去投资主板公司了。

  当然了,假如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出现明显问题,其投资价值则另当别论了。

  第三,应正确看待创业板上的资金“进出”。

  市场人士认为,由于当前市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上市公司股票的长期预期较为乐观,导致资金大量涌入创业板并制造了一定程度的泡沫。基于高估值、业绩不及预期等理由,不少投资者对创业板股票的后期走势心存疑虑。如果说估值、业绩、成长前景等都是相对“虚”的理由,那么获利丰厚可能是卖出这类股票最“实在”的动机。

  有卖的,就会有买的。在创业板个股连续走强背后,不少阳光私募纷纷现身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其中王亚伟的最新动向无疑更受市场关注。统计显示,在阳光私募重仓的48只创业板股票中,王亚伟旗下的昀沣证券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就先后出现在尤洛卡、和晶科技、戴维医疗、三聚环保的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行列,期末持股合计达3086万股。

  因此,在中国经济逐步企稳的形势下,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愈加倚重创业板的背景下,投资者应理性看待创业板上的资金进出,完全没必要“杯弓蛇影”,自己吓唬自己。

  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曾撰文称,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次转型,都与资本市场息息相关。现在,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理应勇于担当。笔者以为,创业板就是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杠杠,从这个角度看,创业板指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证券日报 阎岳)


(责任编辑:代思聃)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