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钱颖一:在大学中“好学”远比“学好”更重要

2013年08月29日 11:43   来源:新华网   

  8月22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举行。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在典礼上做了关于“‘学好’和‘好学’”的致辞,他表示,在大学中,“好学”远比“学好”更重要,期望同学们能养成“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的习惯,让“好学”伴随自己一生。

  每年的本科生开学典礼讲话中钱颖一都有一个主题。他在去年为经管学院2012级新生讲的主题是“无用知识的有用性” ,解答了同学们面临所学知识“有用”和“无用”的困惑,是“学什么”的问题 。今年,钱颖一的致辞内容是关于“学好”与“好学”的不同,是“什么是学”的问题。

  钱颖一表示,从“学好”到“好学”,是一个观念上的转变。“学好”与“好学”是两种不同“学”的境界:“学好”是学习中被动的接受,而“好学”则是学习中主动的探索;“学好”是今天学习的一个结果,而“好学”则是今后学习的一种习惯;“学好”只是对学习已有知识的一种度量,而“好学”则是对学习未来知识的一种态度;“学好”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好学”是为了探索问题;“学好”得到的是答案,而“好学”追求的是真理。

  以下为钱颖一的致辞全文: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3级本科生开学典礼致辞

  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钱颖一

  2013年8月22日

  经管学院的本科新生们:

  我首先祝贺在座的各位同学。你们中的每一位都是今年全国高考中的佼佼者,才使得你们实现了自己的一个梦想,成为了清华经管学院的一名本科生。我们都知道,全国有多少高考生羡慕着你们的今天。你们可以,也应该为自己的成绩而自豪。

  从今天起,你们将开始大学生活。此时此刻,你们有许多新期许,有许多新梦想。我猜想你们希望能把自己在中学时期的辉煌继续到大学中来。你们在中学都是好学生,你们希望在大学继续成为好学生。当然你们也知道,在清华大学,在清华经管学院,你的周围都是与你一样,甚至比你还要优秀的同学。你们中的一些人开始担忧,害怕自己将落后,不再成为好学生。你们中的另一些人,则雄心勃勃,决心加倍努力,继续成为好学生。无论何种情况,今天在你们兴奋的同时,也一定会感到压力。

  今天,我首先要跟同学们讲的是,清华经管学院是一个对你们每一人都寄予无限期望的学院。我们希望的是,你们中的每一个人,今天朝气蓬勃地进来,四年后满怀信心地出去。因为我们从心里觉得,你们每一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都有条件成为适合自己个性的人才。

  同时我要说的是,这种结果并不是能够自然地,确定地、有保证地实现。它不仅需要你们的努力—这是你们首先会想到也能做到的,而且更需要你们在进入清华经管学院后,改变治学观念,调整学习方法。大学不同于中学,经管学院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在这几年中也在不断创新,因为我们学院是清华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试点学院。因此,你们也应该以创新的心态开始大学的生活。

  每年的本科生开学典礼讲话中我都有一个主题。我在去年为经管学院2012级新生讲的主题是“无用知识的有用性”。我当时说,所谓“无用”与“有用”之分,大多是短期与长期之别。这就是一种观念转变,它让我们认识到对知识“有用”和“无用”的看法要有一种新度量。类似的推理,我们也可以发现“有用知识的无用性”的可能性。有一些看上去有用的知识,只不过是在特定情况下的一时半会儿中有用,而在多数情况下,在长期来看,它们没有什么用,甚至可能有害,因为它们可能会限制你们的思维,可能会误导你们的选择。

  今天我要讲另一个主题。如果说我去年讲的是“学什么”,那么我今年讲的是“什么是学”。具体地说,今天我要讲“学好”与“好(四声)学”的不同。从“学好”到“好学”,这又是一个观念上的转变。

  我相信你们从小都是好学生,更准确地说,是“学的好的学生”。学的好,就是学习成绩要好。学习成绩好,就是考试要考的好。考试考的好,就是做题目的答案要正确。那么如何取得这个结果呢?除了努力、刻苦、时间投入之外,还要大量做题,因为熟能生巧,也要有很好的记忆力,即使不是死记硬背。你们都是这方面的的能手。所以你们都是好学生。

  进入大学后,进入清华经管学院后,我们对你们的期望有所不同。在我看来,在大学中,“好学生”不再是“学的好”学生,至少说主要不是。在大学中,一个好学生,首先是一个“好学的”学生。请你们注意:在大学中,“好学生”的定义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学的好”的学生,而是“好学的”学生。

  “学好”与“好学”是两种不同“学”的境界:“学好”是学习中被动的接受,而“好学”则是学习中主动的探索;“学好”是今天学习的一个结果,而“好学”则是今后学习的一种习惯;“学好”只是对学习已有知识的一种度量,而“好学”则是对学习未来知识的一种态度;“学好”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好学”是为了探索问题;“学好”得到的是答案,而“好学”追求的是真理。

  在你们迎接大学生活踌躇满志的时候,在你们面对新的竞争压力倍感郁闷的时候,请你们停下来,想一想“学好”与“好学”的不同,既不要让“学的好”误导你,也不要让“学不好”打击你。你们要记住:“好学”远比“学好”更重要。

  这不仅让我想起我当年在清华读本科的时候。我是在35年前走进这个校园的。那是1978年,但是我不是78级,而是77级。我们这一届是在1977年12月参加高考的,那是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我们在1978年3月入校。这是在改革开放后唯一的在春季入学的一届大学生。我已经不记得我们的开学典礼,也可能当时就没有举行。

  但是我记得,我刚进清华的时候,清华学堂还没有修复,科学馆还不能使用。学生食堂里是站着吃饭,学生宿舍楼每一栋楼才有一部电话。那时没有复印机和打印机,只有靠手抄或者油印。因为我们是文革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也没有高年级同学留下来的教科书或者题库,更没有习题集和题解汇编。同今天相比,我们当时获得信息的渠道如此之少,学习工具如此落后,学习条件同你们今天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虽然当时条件不利于我们“学好”,但是我们那时非常“好学”。那时的历史条件形成了一种特殊情况:我们班上有一半同学,包括我自己在内,在上大学之前或在农村插队,或在工厂工作。我们为能够成为第一届大学生倍感幸运,高度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所以我们很努力。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有一种自然选择在发挥作用:在当时那种动乱的环境下,能够考上大学的大多是靠自学的,非有好学特征是很难考上的。我自己也是如此,我的大部分中小学知识都是靠自学完成的。这个依靠自学的求学过程,虽然不一定学的正规学的好,但是它激发好学精神,而且探索出了在没有教师指导和约束下的求学方法。

  你们今天的情况与我那时的情况大为不同。你们今天的环境,有这么多让你们学的好的条件。你们可以接触到的信息量,大到不可思议。你们的中学老师为你们讲授各种解题技巧,又把你们送入竞赛班。你们的家长更是想方设法,为你们创造更好的条件,或送你们去读辅导班,或请家教来个别指导。也许正是因为这些,你们才坐到了这里。但是,一旦你们坐到了这里,过去的就都成为了历史。你们现在要注意的是,不要让过去的成绩变成你们未来的包袱,也不应让以往的惯性成为你们现在的动力。你们需要的是从“学好”到“好学”的转变。

  “学好”有一套方法,同学们都很熟悉,比如做好预习、上好自习、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掌握知识点等。“好学”也有方法,也许同学们就不那么清楚了。今天在这里我与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心得。在我看来,“好学”有五个要素,我称为“五好”,分别是“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

  第一,好奇。我把好奇放在首位。好奇是科技创新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原始推动力。十年前,四位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到清华理学院与清华学生座谈。当问到什么是科学发明最重要的要素时,他们没有选择基础扎实、数学好,甚至没有选择勤奋、努力,而是不约而同地说到了好奇心。连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都说,“我没有特殊的才能,我只是激情般地好奇。”(“I have no special talents, I am only passionately curious.”)可见好奇在他心中的位置。所以,我认为,好学的第一要素是好奇,好学源于好奇。

  第二,好问。好奇往往导致好问,而好问是质疑既有知识,探求未知的起点。但是我们面临的情况是,学生不好问,也没有激励去问。这与我们的传统教育观念有关:教育就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并不鼓励学生质疑老师。这也与我们的应试教育制度有关:获得标准答案就能取得好成绩,而提出问题不仅对获得好成绩没有帮助,而且还有害,因为它让你不相信标准答案。但是,如果我们的目标是理解自然与社会,那么敢于置疑现成答案,善于提出问题就是最重要的。重视教育是我们中国人与犹太人的一个共同点,但是两种重视教育的方式很不同。中国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知识”,而犹太学生回到家里,家长问“你今天提出了什么好问题。” 全球犹太人总数不超过两千多万,还没有北京市人口多,而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犹太人数上百。这或许与他们的好问有关。

  第三,好读。阅读的范围很广,我在这里想强调两点。一是在当今碎片化信息高度发达的时候,在微博、微信、网页等信息随时随地都可及的时候,不要忘记要读书。碎片化的信息不能代替系统化的书。在你们入校之前,我给你们每人发了一封信,在欢迎你们被清华经管学院录取的同时,向你们推荐阅读十本书,就是希望在你们即将进入清华经管学院之际,就开始好读书。二是不仅要读与专业相关的读物,也要读超越专业的读物,特别是思想性读物。在明天举行的入学导向活动中,你们每人将拿到一本叫做《大学第一课》的读本。这是经管学院为你们准备的又一个推荐阅读材料,其中收集了13篇文章,内容包括清华名师谈治学,思考大学的价值,以及大学与人生。好读,是获取人类文明财富的必经之路。

  第四,好思。好学的核心是好思。17世纪的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就是发明坐标系的那位法国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思故我在”,他把思作为人存在的根本价值。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大学本科阶段是一个人生学习过程中的转折点:在此之前的中小学教育,是以接受知识为主;而在大学本科阶段,要变为以思考为主。爱因斯坦就是这样认为的,他说:“大学本科教育的价值,不是学习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去思考。”(“The value of a college education is not the learning of many facts but the training of the mind to think.”)如何思考呢?思考既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要独立思考。只有独立思考,才会有创造性思考,才会有批判性思考。这也正象爱因斯坦所说:“独立思考和判断一般能力的开发应该总是被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而不是专门知识的获取。”(“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ability for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judgment should always be placed foremost, not the acquisition of special knowledge.”)。好思应该是大学生的第一要务。

  第五,好言。在清华说好言,似乎有些错位,但这正是我要讲的。“行胜于言”是清华1920届毕业生,也就是陈岱孙先生那一届,在毕业时送给学校的纪念品日晷上刻的四个字,一直被认为代表清华校风。行胜于言是针对只言不行的风气而说,至今都很重要,我不仅认同,而且实践。但是,行胜于言不是不要言。这句话不是我先说的。2006年10月,在我刚做院长两个星期后召开的学院顾问委员会上,我们的老院长朱镕基针对清华学生不善言表的问题语重心长地说:“行胜于言不是不要言。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就是要言”。好言是好学的一部分,我们不能不言。言就是沟通,就是传播。言的本领,就是传播的本领。只有言,别人才能知道你的观点和想法,也只有言,才能引发与他人的争辩,而真理往往是在争辩中产生。我们清华学子既要能行,也要善言。好学离不开好言。

  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这就是我所理解的好学的五个要素。具备这“五好”,就为好学打开了窗户,开辟了道路。具备这“五好”,就是我心目中好学生的特质。由此可见,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的学习方法不同。在大学对学生的评判,也因此而与中学不同。

  同学们:

  进入清华大学,进入清华经管学院,是你们人生的一个新起点。它不仅意味着你们从此远离父母独自生活,更意味着你们在学习征途上要经历一个转折。这个转折意味着治学观念的变化和学习方法的变化。请记住,在大学,“好学”远比“学好”更重要。请你们在大学中养成好奇、好问、好读、好思、好言的习惯,并让好学伴随你们的一生。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粟沙沙)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上市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