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季末月份,市场对货币市场流动性的关注再度升温。综合机构观点看,季末扰动叠加内外部深层次因素,使季末前资金利率下行空间不大。目前无需过度担忧资金面收紧风险。9月上半月,市场资金面会相对平稳,毕竟,公开市场到期资金萎缩要求逆回购操作保持连续性。
9月资金面有压力亦有支撑
银行间市场短期资金利率9月2日保持稳定,中长期利率品种多数继续下行。安稳跨过月末,资金面继续缓慢改善。央行连续开展逆回购操作,市场心态趋稳。市场人士预计,9月中上旬资金面保持平稳,中下旬或有阶段性收紧压力,但是,资金面再现极端紧张状态可能性不大。
6月出现资金面紧张的情况让市场机构充分感受到轻视季末流动性风险的后果。目前又到季末月份,市场担忧资金面再度收紧也在情理之中。
中信证券分析师认为,从外部因素看,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预期导致资金自新兴市场国家流出。从内部因素看,在基本面数据向好背景下,央行货币政策放松宏观条件尚不成熟,降杠杆、调结构政策主线仍将贯穿9月,逆回购利率下调概率不大。自6月出现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以来,流动性安全成为银行资金安排首选要求,银行行为调整导致机构融出意愿降低,资金面持续紧张,长期资金利率持续偏高。
前瞻地看,季末扰动叠加内外部深层次因素,使季末前资金利率下行空间不大,目前无需过度担忧资金面再度剧烈收紧。首先,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终将落地,对全球资金市场影响有望逐步减弱。例如,近期人民币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NDF)贬值预期有所降温。中信证券等机构人士预计,伴随海外市场确定性进一步增强,资金大幅外流情况将有所好转。其次,9月是财政存款季节性投放月份。再次,过去一段时间,金融机构努力提高备付率,提升资金面抵御冲击的能力。最后,央行不会放任资金面大幅波动,逆回购和常备借贷便利(SLF)等为央行提供充足的应对流动性波动的手段。
短期逆回购操作具有持续性
自7月底以来,央行通过持续开展逆回购交易,很好地起到平抑货币市场利率波动和稳定投资者预期效果。不过,现行逆回购期限较短,为保证公开市场维持总量净投放,由此形成逆回购持续滚动操作的要求。
这一情况在进入9月后将更为突出。一方面,前期逆回购到期,对流动性具有自然回笼效果,需央行新投放资金予以对冲。另一方面,到期央票规模明显下降,为应对短期时点因素冲击,需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等手段加大资金投放力度。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年内余下月份公开市场已无正回购到期,到期资金主要是上半年发行的3个月央票和2010年发行的3年期央票。从总体看,到期资金较少,且逐月递减。截至9月2日,9、10、11月分别有1270亿元、220亿元和110亿元央票到期,12月则无任何到期资金。
本周逆回购到期回笼和到期央票较少的矛盾就比较突出。Wind数据显示,本周(8月31日至9月6日)只有180亿元央票到期,比上一周减少八成以上,逆回购到期量达750亿元。若央行不开展任何操作,公开市场将净回笼资金570亿元。
某银行债券分析师表示,目前投资者对流动性预期谨慎,且临近季末敏感时点,公开市场出现净回笼恐不利于货币市场稳定。央行可能将继续开展逆回购操作,对冲逆回购到期不利影响。与此同时,为不过分增加7月中下旬到期回笼规模,在保持逆回购操作总量基本稳定情况下,央行可能会对各品种规模进行适当调整。
从更长的时间看,由于到期央票不足,外部流动性几无贡献,至少在未来一两个月内,逆回购交易仍将是央行公开市场主流操作方式。